脊髓内一外神经鞘瘤1例
【关键词】 脊髓内外;神经鞘瘤
病人,女,48岁,农民。两年前自觉左下肢麻木,尔后右下肢麻木。1年后,觉尿频尿急。近6个月来,下肢麻木向上肢,先左侧后右侧,四肢无力,走路不稳,渐至不能行走。小便困难,常有尿潴留。遂于3月18日入院,体检:两手大鱼际肌萎缩,感觉平面T4以下减退,左上肢肌力4°,右上肢肌力2°,两下肢肌力O°。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Queckenstedt试验(颈静脉征)示完全梗阻。脑脊液生化:氯110 mmol/L,葡萄糖3.25 mmol/L,蛋白质1 800 mg/L。上行性椎管造影见T5椎体下缘完全阻塞,呈杯口状充盈缺损,提示髓外硬脊膜内占位性病灶。3月29日于全麻下,左侧卧位,行背部T1~6棘突正中切口,打开硬膜后见肿瘤组织位于脊髓背侧髓外硬膜内,偏于左侧,下界于T5下缘,包膜薄,4 cm 以上仍见不到肿瘤上缘。逐渐向上延长切口直至C3水平,肿瘤上界不清,延伸至髓内,质地软,呈鱼肉样,血供丰富。疑为脊髓胶质瘤,作冰冻切片,病理报告神经鞘瘤,作肿瘤全切除术。肿瘤直径0.8~1.0 cm,全长17.5 cm,髓外部5.5 cm,髓内12 cm,肿瘤切除后,脑脊液流出通畅,脊髓搏动良好。术后半月,两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3°,小便功能恢复。
讨论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瘤,是一种周围神经、颅神经及植物神经起源,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椎管内神经鞘瘤占椎管内肿瘤的40%以上。但髓内?髓外神经鞘瘤很少见。由于颅神经和脊神经仅在穿出脑和脊髓的软膜后,其周围才伴有施万细胞包绕,故对软膜之内的脊髓来说,施万细胞不是固有细胞。目前对髓内神经鞘瘤的起源有如下学说:(1)移位学说:在胚胎发育期,施万细胞移位于中枢神经系统。(2)迷走学说:施万细胞错误地包鞘于神经纤维。(3)血管壁内神经丛源学说:脊髓前动脉内分支的血管壁内有发育很好的神经丛,并有大量的神经鞘膜细胞增生。(4)髓外向髓内膨胀生长学说:本例在术中未发现肿瘤与脊神经根联系,可能是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从脊髓内向脊髓外延伸所致。髓内神经鞘瘤绝大多数生长于颈胸段,其他节段少见。肿瘤好发于脊髓背侧,理论上说应有深感觉障碍,实际很少见,其他征象也无特征性。因此,根据临床症状来确定肿瘤的平面及肿瘤是否位于髓内是较困难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CT扫描在内也只能定位,不能确定其组织学特征。大多数髓内神经鞘瘤有明显的包膜,但有些病例包膜很薄,甚至无包膜。由于肿瘤有丰富的新生血管,常与周围组织粘连。因此,用显微镜手术切除肿瘤比较适用;术后应用甘露醇与地塞米松对减退脊髓水肿有益。预后取决于肿瘤压迫脊髓和导致脊髓缺血的程度,如系恶性神经鞘瘤,还应辅以放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