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赵宝平,张晓宁,高宗科,王双武,彭翁平,黄学全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经皮肺穿刺病例160例,A、B两组,A组为使用传统定位器穿刺,B组为使用自制栅栏定位器穿刺,每组80例,并把两组病例的穿刺组织学符合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病例组织学符合率高,明显减少了由于穿刺时进针的位置和角度不当及穿刺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并发症。结论 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气胸率低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经皮肺穿;CT引导;定位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self-made gating-localizer in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guided b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Methods  Two groups, i.e.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set up, and 80 cases’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at random. Routine gating-localizer was used in Group A, and in Group B self-made gating-localizer was used. The rates of histological coincidenc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 A and B.Results  The rate of histological coincidence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The use of self-made gating-localizer helped reduce the accidents caused by unappropriate location or angle and repeated operation. Conclusion  Self-made gating-localizer is of great value in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guided by CT. It can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CT-guided; localizer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简便而创伤小的技术,现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1],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肿块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5],并可为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组织细胞学依据。而穿刺的准确率及并发症一直是影像科医生研究的两大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在技术上也做过大量改进。我院于2005年8月—2007年8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制作出一种新型的栅栏定位器,现将其使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患者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31~67岁;B组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25~79岁。全部病例均经胸部平片及CT扫描证实肺内有占位性病变。

    1.2  方法  全部病例术前常规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然后用西门子单排螺旋CT进行穿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穿刺点的确定:①A组病例穿刺点的确定:选择一根细铁丝用胶布粘贴在患者的肺部肿块所对应的胸壁体表位置上,先进行CT横断扫描,把所得到的不透光点选择为B点,然后在CT显示屏所得到的图像上进行游览而选择最佳的穿刺层面与进针穿刺点(假设为A点),再用光标测量显示屏上A、B两点之间的长度,再测量A点到肺部肿块之间的深度。然后把扫描床置于显示屏上所示的同层面位置,打开CT扫描架上的基线, 在患者的胸壁体表上寻找基线与定位器交叉的点作为B1点,以扫描基线上的B1点为起点按CT显示屏上所示A点的方向在患者的胸壁体表上画出在CT显示屏上所测量的AB两点间的距离而确定为A1点,此A1点即为进针的穿刺点(见图1)。②B组病例穿刺点的确定:术前的CT图像,把自制的栅栏定位器放置于患者肺部肿块所对应的体表位置上进行CT扫描,在所得到的图像中,肿块所对应的层面体表上显示出栅栏定位器的7个不透光点(见图2),然后在CT显示屏上选择肿块所显示的最佳穿刺层面及最佳的进针穿刺点(即选择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的第几点至第几点间,或者在第几点位置上),再测量进针穿刺点至肿块的距离。然后根据CT显示屏所示的层面位置把扫描床置于所对应的同层面位置上,打开扫描机架上的扫描基线与栅栏定位器进行交叉,而得到7个不透光点。然后再根据CT显示屏上所确立的定位点用甲紫做出进针穿刺点的标记。(2)操作技术: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并切一小于<3 mm 的穿刺口,然后插入切割式穿刺针至胸腔后行同层面扫描,以观察穿刺针进入胸腔的位置,根据在CT显示屏上所测得穿刺定位点至肿块的距离,按穿刺针上的刻度进针至合适的位置(见图3),将切割到的组织装入有10%甲醛的玻璃瓶中,送到病理科检查。(3)拔针及术后处理。  

    2  结果

    A组80例中,63例与细胞学相符,占79%,其中肺癌38例,肺结核21例,炎性假瘤2例,错构瘤2例;B组80例病例中,73例与细胞学相符,占73%,其中肺癌43例,肺结核27例,炎性假瘤1例,肺脓肿1例,单发转移瘤1例。

    A组并发气胸13例,占16%,其中有2例肺压缩显著,且并发咯血症状,遂立即收住院;B组并发气胸4例,占5%,胸腔内均为少许积气,且无1例出现咯血症状,未行特殊处理。

    3  讨论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首先要定位与选择最佳的穿刺点,而定位与选择最佳的穿刺点是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两个重要环节[2],如最佳穿刺点选择不当,则可能重复进针,极易引起肺部的并发症,如气胸等,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从而给患者家庭带来非常大的痛苦,我们用传统的穿刺定位器,即A组病例所使用的定位器,此方法非常的繁杂,而且有一定的误差,因为CT图像上只能测量直线间的距离,而人体的胸壁有一定的弧度,并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故显示屏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与患者胸壁体表上A1,B1两点间的距离并不相等(也即A1,B1多>AB间的距离),必定对进针穿刺的最佳定位点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对经皮肺穿刺术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实践中自行制作出一种新型的栅栏定位器,通过临床应用,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其制作及使用方法是:把介入使用过的导管按80 mm 长剪成7根,每根之间的间距为10 mm,再用胶布粘成一“栅栏”状,我们把它称作为栅栏定位器(见图4)。根据患者肺部肿块确定定位器在患者胸壁体表上的大概位置,同时要确定扫描与穿刺的体位,一般病灶位于胸腔的前半部者宜仰卧位,位置偏后半部宜取俯卧位,如近侧胸壁者取患部在上的侧卧位为佳。具体步骤如下:(1)穿刺点的确定:术前的CT图像选择扫描的体位和穿刺平面,把我们自制的栅栏定位器放置于肺部肿块所对应的体表位置上进行CT扫描,在所得到的图像中,肿块所对应的体表上显示出栅栏定位器的7个不透光点(见图2),然后在CT显示屏上选择肿块所显示的最佳穿刺层面及最佳的进针穿刺点(即选择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第某点至第某点间或者在第某点位置上),以及进针穿刺点至肿块的距离。根据CT显示屏所示的层面位置把扫描床置于所对应的同层面位置上,再打开扫描机架上的扫描基线与栅栏定位器进行交叉,而得到7个不透光点,然后再根据CT显示屏上所确立的最佳进针穿刺点,用甲紫进行标记。(2)操作技术: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并切一<3 mm    的穿刺口,然后插入切割式穿刺针至胸腔后行同层面扫描,以观察穿刺针进入胸腔的位置,再根据原先在CT显示屏上所测得穿刺定位点至肿块的距离,按穿刺针上的刻度进针至合适的位置,将切割到的组织装入置有10%甲醛的玻璃瓶中,送到病理科检查。(3)拔针及术后处理。

    通过临床观察,利用我们自制的栅栏定位器进行经皮肺穿刺,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从本研究两组病例看,B组病例的组织学符合率明显高于A组,而其并发气胸的比率明显低于A组,这是因为B组中使用了我们制作的栅栏定位器进行穿刺,其最佳穿刺点定位明显较A组要准,因为最佳穿刺点定位越准,越容易准确地到达病灶,又可以避开液化坏死区,以防止假阴性的出现。而定位越准,不仅可以减少以往穿刺次数过多而产生的气胸,还减少了因观察穿刺针进胸腔后所在位置而进行往复扫描的次数,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照射剂量。应用CT导向技术进行穿刺活检的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公认[4]。我们利用自制的栅栏定位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定位准确性高等优点,为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普及,提供了又一条件。

 

【参考】
  [1] 陈秋旺.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误诊学杂志,2001,1(6):867.

[2] 周 彬,潘秦镜,刘树范.对肺癌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准确性探讨[J].中华病理杂志,1987.16:181.

[3] 黎海亮,杨向荣,杨建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河南肿瘤杂志,2003,16(4):259.

[4] 付尚志.经皮肺穿刺在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5):101.

[5] 张继宝,蒋雪超,刘桂英.CT引导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附80例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3,19(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