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晓霞,杨海敏,姜娜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观察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pegα-2α-IFN 135 μg 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1 000~1 200 mg/d 治疗;对照组给予α-2b 干扰素300 MIU,每周3次,利巴韦林使用量同治疗组,疗程24周。治疗期间1、2、4、6、8、12周,之后每4周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的生化指标,血常规,肾功,HCV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血清生理指标复常率,治疗终点应答率,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持续治疗的应答率分别为36.7%和63.3%有显著差异。结论 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提高持续治疗应答率,完全性好,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疗效。

【关键词】  Pegα-2α-IFN;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终点应答率;持续治疗应答率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标准治疗方案,但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停药后,病毒反弹率高,疗效不很满意。我们使用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8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8~70岁,平均(38±20.5)岁,均为初治患者,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其中丙氨酸转氨酶≥1.3倍正常值上限,血红蛋白(Hgb)男性≥120 g/L,女性≥110 g/L;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2.0×109/L,血小板≥80×109/L,血清胆红素,白蛋白,肌酐,空腹血糖以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排除条件:(1) 失代偿性肝硬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2) 肝脏占位性病变或AFP>5倍正常值上限;(3) HBSAg及HIV阳性;(4)有精神病史及癫痫发作史;(5)自身免疫性疾病;(6)痛风;(7)6个月内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心电图明显异常;(8)临床症状明显的视网膜异常;(9)对治疗药物过敏及不能采取避孕措施者。两组在性别、年龄、肝功能及病毒指标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60例患者按随机分配表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Pegα-2α-IFN 135 μg 1次/周,皮下注射,口服利巴韦林1 000~1 200 mg/d。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3MIU,3次/周,同时使用利巴韦林,剂量同治疗组。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治疗第1、2、4、6、8、12周,之后每4周随访1次。随访时,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肾功及HCVRNA,并记录不良反应。HCVRNA用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酶免疫检测试剂盒,分别在治疗的第4、12、24、36及治疗结束后的第12、24周进行。

    1.3  疗效评价指标  根据病毒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作疗效评价。其主要指标是治疗终点应答率(ETR,治疗结束时血清ALT正常且HCVRNA阴性百分比)和持续治疗应答率(SVR,治疗结束后24周血清ALT正常,且HCVRNA的阴性百分比);血红蛋白低于2 g/L考虑血红蛋白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结束时,血液生化指标复常率和治疗终点应答率和结束后24周及结束后24周持续治疗应答率见表1。 表1  治疗结束ALT复常率ETR及SVR(%)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见表2。

    3  讨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慢性丙型肝炎标准的治疗方案。据报道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持续应答率为40%左右[2]。Pegα-2α-IFN是将普通干扰素-α与聚乙二醇共价结合而来,peg是一个大分子的线性多聚体,能在干扰素分子表面形成一个分子屏障,使其免受酶的分解,稳定性增加,系统清除率减慢。Pegα-2α-IFN的T1/2为96h,药物浓度变动小,消除普通干扰素的“峰-谷”效应,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更持久,Pegα-2α-IFN主要分布在血液和肝脏,并且主要在肝脏代谢,从而发挥最大治疗效应[3]。表2  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①P均>0.05

    同时Peg的分子屏障作用,减少了中和抗体生成,降低了过敏反应具有更优越的安全性。两大型临床注册试验评估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患者总的SVR为60%[4]。本组资料SVR为63.3%,较文献稍高,可能与选取病例丙肝病毒基因型差异有关。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治疗结束时,两组转氨酶复常率为73.7%和76.2%,治疗终点应答率为73.7%和70%,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24周两组持续应答率为36.7%和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资料提示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安全可靠,治疗持续应答率高于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

【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肝脏,2000,5:257-263.

[2] Mchutchison JG, Gordonsc SC, Schiff ER, et al.Interfon alfa-2b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ribavirin as initi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J]. N EngL J Med,1998,339:1485-1492.

[3] Glve P, Fang JW, Rozier-Panis R,et al. Pegylated interfon alfa-2b: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safety and Preliminary efficaly data[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0,68:556-567.

[4] Manns MP,McHvtchison JG, Gordon SC,er al.Peginterferon alfa-2b plus ribavirin compared with interferon alfa-2b plus ribavirin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a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1,358:95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