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型减压病136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型减压病的综合效果。方法 对136例急性脊髓型减压病进行及时加压、高压氧、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61例(占44.85%),好转72例(占52.94%),无效4例(占2.94%)。结论 对于急性脊髓型减压病,加压治疗应越早越好。同时,合理的高压氧治疗、药物、心理干预和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 急性脊髓型减压病;减压病;高压氧;潜水医学
由于部分潜水员潜水知识缺乏,近年来减压病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急性脊髓型减压病是潜水作业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职业性疾病,对潜水员的健康危害极大[1]。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海潜科收治了136例急性脊髓型减压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海潜科收治的急性脊髓型减压病患者,均为男性渔民,发病前在大连、烟台等地从事潜水捞取海产品作业。年龄18~49 岁。住院129例, 门诊7例。潜水深度20~75 m,每次潜水作业时间25~250 min,其中有反复潜水史101例,当日累计潜水作业时间3~14 h;有减压病史51例;发病原因均系不遵守减压规定而致病。从发病开始到接受正规加压治疗的间隔时间<2 h 31例,2 h 48例,8 h 27例,24 h 21例,≥48 h 9例。全部病例均为急性期入院,符合脊髓型减压病诊断。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截瘫、浅表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跟膝腱反射活跃,117例患者巴宾斯基征阳性、双下肢肌力下降,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及肘关节疼痛23例,双上肢活动障碍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加压治疗 全部病例均进行加压治疗, 其中117例采用原苏联加压治疗表(简称“苏表”)Ⅲ方案,治疗压力0.8 MPa(1 MPa=7.5 mmHg),治疗总时间31 h 43 min; 6例采用苏表Ⅲ方案(治疗压力0.8 MPa,治疗总时间25 h 30 min)和13例采用苏表Ⅳ方案(治疗压力1.1 MPa,治疗总时间38 h 47 min)。各方案在减压至0.28 MPa 以下时,间歇吸纯氧。有17例患者经首次加压治疗后,仍有较严重的下肢感觉、运动障碍。14例患者进行2次加压治疗, 6例患者进行3次加压治疗,约70%为在其他医疗机构加压治疗不规范致效果不佳而再次加压。
1.2.2 高压氧治疗 所有患者在接受正规加压治疗同时,给予高压氧(HBO)治疗。HBO治疗方案:0.2~0.25 MPa,吸纯氧80 min,中间吸空气10 min,1次/d,最少做24次,最多做140次。
1.2.3 药物治疗 按常规急救,尽快稳定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根据病情给予呼吸兴奋剂和升压药;躁动、抽搐者给予镇静药物;适当给予扩容、抗凝、激素、中枢兴奋、神经营养类药物;以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同时行对症治疗。
1.2.4 心理干预 主要方法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或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态度;了解患者的爱好及家庭关系,积极争取家属积极配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关爱以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另外,请心理科医生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孤僻、社交及兴趣等缺乏者采用开导疗法、移情疗法、疗法等[1]。
1.2.5 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并不仅仅是运动,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从急性期、卧床期到坐位期、站立期、行走期全面的、个体化的全程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功能训练计划由经治医师、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和康复科主任、治疗师共同研究确定,主要由治疗师来实施康复治疗,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指导家属或患者开展训练。
1.3 疗效标准 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1987 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制定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未留后遗症; 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出院后随访半年,生活完全自理;无效:病情无明显恢复,出院后半年,仍瘫痪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