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高原心脏病56例
【关键词】 高原心脏病;卡托普利;酚妥拉明;
高原心脏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2000—2007年,我们就卡托普利联合酚妥拉明对高原心脏病的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12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10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平均56.5岁,移居高原时间1~33年,平均25.5年,所有患者移居高原前均无心肺疾病,入院后经询问病史,体检及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依据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3 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拟定的诊断标准[1],诊断为高原心脏病,其中心功能Ⅰ级1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Ⅳ级42例,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利尿、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12.5~25 mg口服,3次/d,酚妥拉明1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 静滴,1次/d,滴速20~30滴/min,两组均以14 d 为1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显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啰音、肝脏肿大及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心功能提高II级;有效:上述各项指标好转或部分减轻,心功能提高I级;无效: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心功能无变化。
2.2 疗效 治疗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显效+有效)55例,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7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76,P<0.01),详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高原心脏病多发生于移居高原(海拔3 000 m 以上)者,多于移居6月以上发病。其发病机制:(1)在高原低氧状况下,肺泡长期缺氧所致肺血管收缩,增加肺循环阻力,导致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使肺小动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肺血管中膜平滑肌肥大,血管硬化形成稳定的肺动脉高压;另外缺氧所致代偿性红细胞增多,使血液黏度增高,也可以增加肺循环阻力。长期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室射血阻力,致右心室肥大,终致心力衰竭;(2)在缺氧状况下,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微血管阻塞,加重心肌微循环障碍,心肌能量的生成和利用障碍,心肌发生变性、坏死,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终致心力衰竭。
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剤,其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产生,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进而改善心功能[2~3]。酚妥拉明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它通过阻断血管上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小动脉扩张而降低外周阻力,并使左心室充盈压下降,加上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前负荷,心肌耗氧量减少,同时酚妥拉明能对抗支气管平滑肌上α肾上腺素能受体,保留并增强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而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从而改善通气功能,更有利于心衰的纠正。通过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卡托普利联合酚妥拉明对高原心脏病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J].高原医学杂志,1996,6(1):3.
[2] 张 杰,张洪玉,翁心植.卡托普利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功能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5):284.
[3] 郑柏洁,张金谷,张洪玉.口服卡托普利对肺心病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