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张凤 刘东华 徐旭娟 成兵 张玉蓉 沈美云 

【摘要】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诊断为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温针灸组。常规组予以常规留置导尿管,进行尿管护理,每24 h测试1次患者初尿意、膀胱内压、残余尿量,如达到正常值水平,则膀胱功能恢复,予以拔除尿管。温针灸组同对照组尿管留置,且取人中、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复溜穴采用温针灸,起针后温和灸神阙穴20~30 min,qd,连续治疗至膀胱功能恢复。比较两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值。结果:温针灸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泌尿系统感染率及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温针灸能够有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能障碍,促进肿瘤患者术后康复。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诊断为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温针灸组。常规组予以常规留置导尿管,进行尿管护理,每24 h测试1次患者初尿意、膀胱内压、残余尿量,如达到正常值水平,则膀胱功能恢复,予以拔除尿管。温针灸组同对照组尿管留置,且取人中、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复溜穴采用温针灸,起针后温和灸神阙穴20~30 min,qd,连续治疗至膀胱功能恢复。比较两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值。结果:温针灸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泌尿系统感染率及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温针灸能够有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能障碍,促进肿瘤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膀胱功能障碍;温针灸

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及术中麻醉、术后活动减少等原因常导致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膀胱麻痹等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5%~44%,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为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05年12月~2008年7月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者100例,运用温针灸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诊断为膀胱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温针灸治疗组。常规治疗组50例,年龄40~78岁,平均55岁,其中子宫内膜癌16例,卵巢癌6例,宫颈癌(Ⅰb~Ⅱa期)28例;麻醉:持硬+全麻18例,持硬13例,全麻19例;手术范围:广泛子宫切除术43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7例;手术时间在180~220 min,平均210 min。温针灸治疗组50例,年龄42~76岁,平均56岁,其中子宫内膜癌18例,卵巢癌7例,宫颈癌(Ⅰb~Ⅱa期)25例;麻醉:持硬+全麻19例,持硬14例,全麻17例;手术范围:广泛子宫切除术42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8例;手术时间在180~230 min,平均215 min。两部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种、手术范围、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分类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术中、术后均未输血制品。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予以导尿管留置至膀胱功能恢复正常,每日进行尿管护理、会阴护理,每24 h测试1次患者初尿意、膀胱内压、残余尿量,如达到正常值水平,则膀胱功能恢复,予以拔除尿管。

    温针灸组,同对照组尿管留置,每24 h测试1次患者初尿意、膀胱内压、残余尿量,如达到正常值水平,则膀胱功能恢复,予以拔除尿管。并且进行温针灸,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30号1~1.5寸毫针,针灸人中、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复溜,足三里穴采用毫针刺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尾部放置2 cm长艾段点燃予以温针灸。其余诸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隔5 min采用提插捻转法行针1次。起针后温和灸神阙穴20~30 min,以患者产生舒适温热感为佳。每日1次连续治疗至膀胱功能恢复。

    1.3   实验主要仪器   Nidoc-970A尿动力学分析仪,成都维信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产;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产;UF-100尿流式细胞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产。

    1.4   观察指标   通过尿动力学分析仪监测初尿意、膀胱内压,残余尿量,由泌尿科医师判断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决定拔除尿管时间;检测术前、术后血常规,反映患者恢复情况;检测尿常规反映患者导尿管留置前后有无泌尿系统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tata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间尿管留置时间比较   导尿管留置时间:常规组4.8±0.54天,温针灸治疗组2.7±0.35天,两组相比,温针灸组导尿管留置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

    2.2   两组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比较   常规治疗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2例,温针灸治疗组发生3例,温针灸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2.3   两组术前、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目前用于治疗妇科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方法较多,但其中并无特效疗法。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因短期内膀胱功能尚未恢复,留置导尿可使受损膀胱休息,防止尿液充盈,膀胱膨胀过久,膀胱壁肌肉失去其收缩能力,加重膀胱损伤[1]。但也有学者[2]认为膀胱长期持续处于排空状态,失去张力,不能行使其功能,亦引起膀胱麻痹。长期留置导尿,泌尿系感染增加,加重膀胱损伤。此外,临床还有用新斯的明、中药[3]等治疗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实际效果尚存在争议。研究表明[4],针灸可起到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生,修复损伤,调节代谢及免疫的功能。国外有学者[5]发现针灸主要通过调节尿频患者抗利尿激素释放达到治疗目的。据报道[6],电针刺激足三里可提高正常大鼠和免疫抑制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实验所取穴位针刺直达盆内脏神经丛,针尾加艾灸后热力直达针尖处,针刺与热力共同作用,可有效刺激支配膀胱神经以恢复其正常功能。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两穴相配可起到健运脾胃、补气益血之作用,而取足太阴脾经之三阴交、阴陵泉以疏通经脉,宣导气血。艾叶秉性纯阳,通行十二经,理气血,逐寒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小便通畅。

    患者术后气血受损,脾胃气机紊乱,运化失司,腑失通降,根据“合治内腑”原则,结合患者术后腹部被包压不宜选用局部的俞、募穴的特点,我们采用循经取穴法,选取远离手术切口的腧穴,通过针刺、艾灸以温补下焦元气,鼓舞膀胱气化而达到启闭通尿的功效,从而有效治疗妇科术后膀胱麻痹等膀胱功能障碍。

【】
  [1] Schiotz HA,Tanbo TG. Postoperative voiding,bacteriuri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ith Foley catheterization after gynecological surgery[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6, 85(4):476-481.

[2] 李 利,刘铭镛,涂素华,等. 不同放尿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3,17(12A):1385-1386.

[3] 董 萍,付淑琴,陈 霞,等. 中药治产后及术后膀胱麻痹50例[J]. 国医,2006,11(6):32-33.

[4] Yi SX,Peng Y,Chang XR,et al. Effect of pre-moxibustion on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mucosa cell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15): 2174-2178.

[5] Sakakibara R,Murakami E,Katagiri A, et al. Moxibustion,an alternative therapy,ameliorated disturbed circadian rhythm of plasma arginine vasopressin and urine output in multiple system atrophy[J]. Intern Med,2007,46(13):1015-1018.

[6] 高 巍,黄裕新,陈 洪,等.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脑肠肽含量的影响及其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J]. 针刺研究,2002,27(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