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临床综合论治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神经官能症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病变,多由心理负担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导致大脑的兴奋及抑制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易于兴奋和疲劳等各种躯体不适感的症候群。发病者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多数患者植物神经易兴奋,性格多不开朗。国内资料表明。神经官能症发病的有关精神因素包括工作过度紧张、睡眠长期无、思想矛盾持久不能解决及伴随这些因素的不愉快情绪。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神经官能症的发病有增高的趋势。
神经官能症属于祖国医学郁症、脏躁的范畴,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内伤七情,五志过极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喜伤心”,“恐伤肾”等。指出了七情骤变能直接影响相应的脏腑,引起脏腑气机逆乱,临床上我们通过心理、气功疗法结合中医辩证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心理治疗
主要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摆脱外界的不良刺激,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正常工作,放松自己的情绪,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1支持性心理疗法:即对患者表示同情和理解,使之在心理上得到温暖,愿意和医务人员思想、情趣相沟通。
1.2说理治疗 即通过说理和逻辑论证,分析不良情绪的不合理性及不良后果,澄清其糊涂观念,指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和途径。从而使患者在复杂的思想问题上得到解脱,以正常的、适当的观念取代异常的观念。
1.3信念治疗 即通过暗示或提示例证,使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和良好的预后,以消除顾虑,树立其正确的认识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把病人看作战胜疾病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单独地、改造病人。另外,心理治疗不能只局限于病人本身,还要注意调整病人与周围人的关系,建立一种和谐的环境。
2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它把运动疗法与心理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患者浮躁的必理状态达到平衡。我们应用“养神动静功”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目的是通过而有节奏的轻度振动,使全身放松,减少外界对大脑皮层的不良刺激。功法是首先集中思想,平稳呼吸,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收腹含胸,双肩下沉,垂手弯掌,眼睑下垂,目微闭,舌抵口腭,然后身体重心移到足跟,由膝关节开始带动全身上下一起振动,幅度由小到大,双手顺势轮流轻轻拍击腹部及腰部约10分钟。然后慢慢停止摆动,再以意念依次放松头、颈、肩、腿等部位。先用鼻吸气,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以双手轻轻叩击角孙、听宫、太阳、玉枕等穴位。最后两手搓热,洗面,然后散步收功。功毕达到目轻眼亮、心旷神怡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简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
3 中医药辩证诊治
重点放在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常从肝、脾、肾入手。
3.1郁怒伤肝 治以疏肝、清肝、柔肝、养肝。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郁则气滞,气滞久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由此可知情志不畅,尤其是郁怒等精神刺激均可导致肝气不疏,失其条达。气机郁滞日久化火,肝火上炎而成火郁。气滞则津液运行不畅,加之肝火炼津成痰,停聚于脏腑经络而成痰郁。又因肝木之郁犯脾,使脾之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化形成食郁。在临床上,基本上是诸郁互见,患者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稳,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头晕耳鸣,视物模糊,以及心悸、失眠、多梦,或咽中异物感。其舌质多红,苔多腻,脉多弦。在治疗上因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重在攻补,而在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燥涩而不滋腻气机。“(《临证指南医案》)因此,首先疏理气机,辅以清肝,从血郁、火郁、痰郁三方面着手。又因肝为刚脏,不宜,应以柔克刚,故加以养肝柔肝,方用化肝汤(自拟方):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丹皮10g,栀子10g,白芍10g,生地10g,赤芍10g,川芎10g,橘红10g,杏仁10g,甘草5g,神曲10g,山楂10g,方义: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丹皮、栀子、赤芍、川芎、橘红、杏仁用以清肝泻火,活血化痰以通络。神曲、山楂理气消食化积。
3.2忧思伤心脾,治以益气养血,补益心脾。
清·蒋宝素《问斋医案》:“忧思抑郁,最损心脾,心主藏神,脾司智意,意无所立,神无所归,以故神摇意乱。”脾主运化,在志为思。忧愁思虑,日久伤脾,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气血,导致气血亏虚,又因心主血脉,又主神明,血虚无以养心,而致心血不足,则神明无以为安。由此可见,心脾两虚亦是气血不足的表现。症见多思善疑,焦虑,头晕神疲,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上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立法。方用归脾汤加减“常参15g,白术10g,茯芩10g,生芪20g,当归10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远志10g,川芎10g,佛手10g、木香10g、川芎10g、甘草10g。方义:党参、白术、茯苓、生芪、当归、龙眼肉益气健脾,补气生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佛手、木香、川芎理气健脾,活血通络,使补而不滞。
3.3恐则伤肾,治以培元补肾,佐以安神定志。
《内经·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又如清—蒋宝素《问斋医案》:“惊则伤胆,恐则伤肾,精无所依,胆冷无眠。”可见古代医家对恐伤肾十分重视,虽然本症临床少见,但也不容忽视。肾为先天之本,又主藏精,人在恐惧的状态下,一方面使肾气不固,肾失摄纳,气泄以下。另一方面使上焦气机闭塞不畅,气郁下焦,肾气失于升发,使精无以布。症见胆小气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遗尿、遗精,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上宜培元补肾,佐以安神定志。方用固肾汤(自拟方)生芪20g,当归10g,熟地25g,枸子10g,杜仲10g,远志10g,桑寄生10g,石菖蒲10g,肉桂10g,乌药10g,益智仁15g。方义:生芪、当归、熟地、枸杞子、杜仲、桑寄生培补肾元,补益气血,远志、石菖蒲安审定志,乌药、益智仁固精止遗,少量肉桂以温肾。
我们尝试心理、气功和辩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官能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的体会是一定要把病人当作战胜本病的主体,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要准确,而且心理与气功疗法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贯彻,尤其是气功治疗,在病症消失后还要坚持相当长的时间,可有效地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