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汤)在儿科应用进展
作者:陈述英, 姜荣燕, 杨琳, 李然然
【摘要】 本文探讨了六味地黄丸(汤)在儿科的临床运用价值。结合,六味地黄丸(汤)在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儿科疾病的作用。并具有滋阴补肾、保护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等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并可以部分替代激素用药以及提高药物疗效。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汤); 肾变病综合征; 紫癜,过敏性; 抽动-秽语综合征; 感觉统合失调; 神经性遗尿; 脑膜炎,结核
六味地黄丸(汤)是中医名方,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丹皮、云苓六味药组成。原书用以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气不足等证。因其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确切,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后世以六味地黄丸(汤)为基础,随症化裁并创制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近年来内、外科对其临床应用不断拓展,治疗范围逐渐扩大,但儿科应用较少且局限。现将其在儿科的临床运用与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丢失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该病是小儿内科的常见病,临床主要用激素治疗。单纯激素治疗易复发,是导致本病难治愈的主要原因。郭喜祥等[1]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NS 26例,总有效率92.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李永健等[2]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NS:激素中长程疗法的中后期加六味地黄丸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40例患儿,结果总有效率为92.5%。其优点在于能有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激素副反应,促使水肿、蛋白尿较快消失,增加疗效和减少复发。黄志勇[3]研究发现六味地黄汤可减少因长期应用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导致患儿血清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水平降低,抑制骨细胞活性、增殖与分化,使成熟的、具有功能的成骨细胞数目减少,新骨形成减少。因而六味地黄汤可改善强的松对原发性NS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2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特点。宋歌[4] 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其中普通型11例,关节型7例,腹型8例,肾型4例;对照组20例口服强的松每日30 mg、10%葡萄糖酸钙、芦丁、扑尔敏、维生素C等。两组用药均以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能明显减少各种症状消失时间,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近期疗效同激素相近(P>0.05),但它可长期使用而无明显副反应,且较少复发,其远期疗效优于激素类药物。
3 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以一组或多组肌肉无意识的反复抽动以及各种发声障碍为主要症状,可同时伴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等行为问题[5]。本病医学的药物治疗首选氟哌啶醇,有效率达70%以上,但部分患儿可产生嗜睡、乏力、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等副反应。寇绍杰等[6]在口服氟哌啶醇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与口服氟哌啶醇组比较,结果六味地黄汤组总有效率90%,氟呢咤醇组总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神经性尿频及遗尿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3~6岁小儿。尿频、尿急于白天清醒时出现,而当患儿注意力集中或夜间睡眠时无尿频、尿急症状,常可迁延数年不愈。有部分病例与精神紧张、感受寒凉刺激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为小儿生机蓬勃,阴精相对不足,阴不制阳所致。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治疗本病效果良好。林蔚华等[7]用六味地黄汤配伍麻黄汤治疗神经性尿频,治愈率77.1%。李继书[8]用六味地黄丸(浓缩丸)3~6岁每服4粒,7~10岁每服6粒,11~12岁每服8粒,每日3次,饭前空腹以淡盐开水送服,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100例,疗程7 d全部治愈,复发21例重复用药后仍获愈。小儿遗尿为后天失养而脾肾亏虚,六味地黄汤可固肾,罗晓梅[9]用该方治疗小儿遗尿总有效率96.15%。
5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不仅病情严重,而且死亡率和致残率也很高,早期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在正规应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加减、人参再造丸,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对肝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弥补了单用西药的不足,可调整机体内环境,增加食欲,增强机体抵抗力,减轻结核性脑膜炎神经中毒症状[10]。
6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SID) 各种原因使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在医学上称为SID。SID主要包括前庭平衡障碍、触觉防御障碍、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听觉语言障碍。邓雪梅等[11]观察在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临床疗效。观察组42例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4例仅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治疗后观察组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各项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除胆怯症状外,观察组患儿身体协调性、注意力、情绪稳定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 其他
(1)六味地黄丸还对骨质和脑髓具有一定影响。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六味地黄丸本身含有天然抗佝偻病成分,可能与增强肾的生理功能,调节了钙磷代谢的平衡有关。用药后挠、尺骨面和肱骨矿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2)对病理状态下免疫功能有明显调节作用,可对抗环磷酞胺和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作用。(3)对不同机制所致的动物实验性肝损伤,六味地黄丸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液和肝脏中的过氧化脂质,减少肝脏中脂褐质,同时明显提高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从而对抗四氯化碳进入体内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表现出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并有显著抗脂肪肝作用。(4)六味地黄丸在化疗药物用药期间能明显延长生存率,保护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功能,防止心、肝、肾功能的损害,保护杀伤细胞活性,具有增强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作用,与单纯化疗组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功效。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很广,笔者认为本方还有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使身体强健的作用。六味地黄丸的临床新用的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经典古方,开拓疾病治疗的新路,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思路。
【】
[1]郭喜祥,宫静华,付作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2):120?122.
[2]李永健,胡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40例[J].陕西中医,2002,23(6):483?484.
[3]黄志勇.六味地黄汤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误诊学杂志,2008,8(27):6652.
[4]宋歌.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4,32(1):43.
[5]孔群,张骠.中药复方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药效及机制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5,18(12):52?53.
[6]寇绍杰,王喜聪.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秽语综合征30例[J].新中医,2003,35(3):59?60.
[7]林蔚华,王艳.中药治疗小儿小便频数92例[J].中医药学报,2000,28(5):27.
[8]李继书.六味地黄丸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10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9):24?25.
[9]罗晓梅.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小儿遗尿2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4):200.
[10]徐盛玉.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综合治疗[J].云南医药,2000,21(3):274?275.
[11]邓雪梅,陈凤媚,朱冬生,等.六味地黄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4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8,4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