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22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蓝晓光,王欣明,王蕾,李梅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1例HSP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的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18例以HSP为首发症状入院。所有病例确诊前常规应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及脱敏剂效果不佳;检出MP?IgM阳性和(或)咽拭MP培养阳性后,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有效。结论 MP感染可导致HSP,HSP的诊治中应注意检测MP?IgM,以利早期确诊,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过敏性紫癜/药物疗法; 红霉素/治疗应用; 儿童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5?01~2009?06符合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标准[1]的住院患儿81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MP?IgM≥1︰80和(或)咽拭MP培养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正常者22例(占27.17%),确定为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HSP病例。男9例,女13例,男︰女为1︰1.44;年龄3.3~14岁,平均7.9岁。入院前3例曾行MP?IgM检查阴性,7例曾用一般抗炎、脱敏剂治疗效果不佳,致病情反复发作,其中1例迁延时间长达6个月。

  1.2 临床表现 

  (1)病史:22例均无食用过敏食物史。其中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入院的18例(81.8%),以低热、咳嗽及腹痛为主诉入院的各2例。(2)皮肤紫癜:22例均有典型的HSP的皮肤表现,7例双下肢均受累,4例仅累及膝关节以下,9例延至臀部,2例延至腰部,2例累及双上肢,7例皮疹融合成大片状,6例伴皮肤肿胀,2例混有充血性斑丘疹,1例伴有荨麻疹。(3)胃肠道症状:14例有腹痛,呈阵发性,查体无包块及固定性压痛,1例呕血。(4)关节症状:关节肿痛10例,均为四肢关节,踝关节多见,4例双下肢肌肉疼痛。(5)肾脏病变:3例为镜下血尿,3例为血尿蛋白尿。(6)呼吸道症状:18例咽部充血,4例伴有咽痛,5例扁桃体Ⅰ~Ⅱ度肿大,5例肺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干湿性啰音。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5例,血小板增高6例。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3例,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强5例。

  1.4  治疗方法 

  22例患儿入院后均行MP?IgM检查,在未确定MP感染前首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氯雷他定、潘生丁等药物常规剂量治疗。检出MP?IgM阳性后,即停原抗感染用药,予红霉素30 mg/(kg·d),连续静滴2~3周后改用口服罗红霉素,总疗程3~4周。对6例皮肤紫癜较重病情反复发作患儿,在取得家长同意后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经1~2个疗程联合用药,至病情好转后停用阿奇霉素。地塞米松开始剂量0.2~0.3 mg/(kg·d),待皮疹减轻或消退减量或停药。

  1.5 转归 

  22例中16例入院1周内检查MP?IgM阳性,改用红霉素治疗治愈;6例入院1周内MP?IgM检查阴性,经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脱敏药物等治疗,皮肤及腹痛等临床症状仍反复出现,1周后再次检测MP?IgM,结果5例阳性,另1例阴性但咽拭MP培养阳性,均改用红霉素治疗后治愈。22例平均住院日20.6 d,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

  2  讨论
   
  HSP是儿童较常见的全身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等多个系统及脏器。其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近年的报道认为,感染为发病的主要诱因,其中以MP感染为主。范春晖等[2] 报道228例儿童HSP病例中,45.61%有明确感染诱因,其中MP?IgM阳性者33.33%。付大军等[3] 报道43例儿童HSP病例中,37.21%患儿MP?IgM阳性。本组81例HSP患儿中MP?IgM阳性者22例(占27.17%)。以上结果表明,MP感染已成为近年来HSP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有关MP感染引起HSP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由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当支原体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及呼吸道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出现相应的症状[4]。
   
  MP感染是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其发病已呈上升趋势。临床上MP感染除了导致呼吸道病变外,还可引起肺外系统损害,但以HSP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报道较少。本组有7例患儿入院前曾因皮肤紫癜应用一般抗炎及脱敏剂效果不佳,致病情反复发作,其中1例病程迁延时间长达6个月之久,入院后检出MP?IgM阳性后予以大环内酯类药物系统治疗治愈;6例入院1周内MP?IgM检查阴性,临床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检出MP?IgM阳性,遂改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治愈。由此提示,在儿童HSP的诊治过程中,予以对症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寻找发病原因,血清MP?IgM监测应作为常规实施,如为阳性,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以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
    [1]杨锡强,易著文.儿[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9.

  [2]范春晖,孙书珍,曹修岩,等.儿童过敏性紫癜22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7,47(35):43?44.

  [3]付大军,刘颖,张立夫.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16例分析[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9):39?40.

  [4]俞善昌.有关支原体感染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