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脓肿1例误诊分析
【关键词】 阑尾脓肿;误诊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势比成人严重。然而患儿发病早期首次就诊往往在儿内科,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及内科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则极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阑尾脓肿误诊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8岁,因腹痛3日,发热2日,腹泻1日于2007年3月30日入院。患儿于3月28日开始腹痛,阵发性加剧,以脐周为甚。呕吐4次胃内容物,量中,非喷射性。无头痛。次日发热最高体温达39.2 ℃,不咳、无流涕;入院当天腹泻,日解4~5次稀便、量少,无黏冻。小便如常,食欲下降。已在我院门诊用头孢呋辛钠3日、双黄连静点2日,仍发热、腹痛以上腹及脐周为甚。于3月30日晚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6 ℃,血压100/65 mm Hg,神清,呼吸平稳,急性痛苦面容,咽充血,扁桃体Ⅱ度红肿,无渗出,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脐周及剑突下压痛,麦氏点无压痛。
入院辅助检查:血液分析WBC 13.2~22.2×109/L,N 77.5%~85.8%,RBC及PLT均在正常范围。CRP 154~169 mg/L,ESR 56mm/1h,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均在正常范围;血培养(-);血K+、Na+、Cl-、Ca2+、CO2CP均在正常范围;大便常规:黄稀便,WBC 5~8/HP,RBC 3~4/HP;尿液分析:正常;腹部B超:肝、胆、胰、脾均正常;入院第4天腹部彩超:(1)阑尾脓肿(右下腹扫及大小范围65 mm×58 mm×54 mm低回声区);(2)右肾盂轻度积水;(3)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入院第12天腹部彩超:阑尾脓肿缩小(大小范围25 mm×22 mm×17mm低回声区)。
入院后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抗炎及退热、止泄等对症处理仍发热,体温38.5 ℃~40 ℃,腹痛无转移性右下腹痛,腹泻。于入院第4天腹部彩超示阑尾脓肿遂转外科住院保守。给予禁食、改用罗氏芬、阿莫西林、甲硝唑抗炎等对症处理,次日体温正常,腹痛减轻,腹泻改善。入院第12天腹部彩超示阑尾脓肿缩小,血液分析正常。外科住院7天出院门诊随访。出院后继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抗炎一周停药后1个月再次复查腹部彩超示阑尾脓肿基本吸收,随访近一年未见复发。
2 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过程一般可按不同阶段分为五期:单纯期(早期)→扩散期→弥漫性腹膜炎期→浸润期→脓肿期。而阑尾脓肿是阑尾炎的严重阶段,极易穿孔造成生命危险。因此早期诊断阑尾炎尤为重要。本病误诊原因:(1)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高度警惕性,对急性胃肠炎在常规治疗下病情无改善未考虑不典型阑尾炎。(2)患儿在整个病程中无右下腹痛。(3)未早期腹部彩超探查阑尾。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当务之急。由于腹部彩超具有安全、简便、无痛苦、可重复等特点,所以对疑诊阑尾炎的患儿特别是无右下腹痛的患儿,应争取尽早腹部彩超,必要时可重复使用防止误诊、漏诊,为患儿赢得最佳手术时机,减少患儿的身心损害和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