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7例临床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闫海金 牛婧 贺平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术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及成都肛肠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7例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性治愈34例(91.9%)复发3例(8.1%),经二次手术治愈。无肛门畸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是治疗复杂性肛瘘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多切口浮线引流术

肛瘘在我国约占肛管直肠疾病原发人数的1.67%~3.6%,[ 1]由于局部肿胀疼痛,反复流脓,病情变化多端,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手术疗法仍是目前有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手段之一。[ 2] 手术中若是处理不慎,常可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或并发症,如肛门缺损、肛门狭窄、肛门失禁、伤口愈合迟缓等,也可因伤口假性愈合或残留瘘管、死腔等导致创面迁延难愈甚至肛瘘复发,有的需要进行二次以上手术,不但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重了患者和社会的负担。术后复发率高, 其并发症、后遗症一直是肛瘘治疗中的难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成都肛肠专科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7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31例, 女6例, 年龄21~62岁(平均34岁) 。平均病程2.3(1~5.6) 个月。低位复杂性肛瘘24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13例。

  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 腰腧穴麻醉后, 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采用亚甲蓝染色检查法、探针检查法、指检等方法确定内口位置、瘘道走向、起止点情况。

  1.2.1 低位复杂性肛瘘 于内口和主管之间作放射状切口,切口深度至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清除内口及主管道坏死组织及纤维化管壁, 探针或止血钳探查各支管, 在各支管的外口及支管的盲端作放射状切口, 如管道、外口位于骶尾部, 则顺皮纹方向作切口, 刮匙搔刮管壁, 修剪切口,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及切口, 在各支管与主管道切口之间挂入8~16股7号丝线, 其长度约为管道长度的2倍,可自由拉动( 挂线),凡士林纱条置入肛内切口, 包扎固定, 术毕。

  1.2.2 高位复杂性肛瘘 于内口和主管道之间作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部分主管道( 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切除外括约肌深部以下管道及内口周围炎性坏死组织, 刮匙搔刮外括约肌深部以上管道, 然后在主管道与内口之间挂入上述挂线, 支管处理同上述。术后常规处理。便后换药, 换药时将管道内的丝线拉出,用甲硝唑、生理盐水清洗干净,一般支管浮线1周左右拆除,主管道挂线10 d左右拆除, 浮线拆除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复方黄连纱条换药, 拆除后用复方黄连纱,紫草油纱条(医院自制)换药, 3~5 d开始用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盘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纱条换药,至伤口基本愈合时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填塞创面,外敷紫草油纱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局部伤口不洁或分泌物较多, 可酌情使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或者紫外线灯照射。

  1.3 结果 一次性治愈34例( 91.9%) 。3例( 8.1%) 术后3个月内复发, 其中2 例为高位复杂性肛瘘、1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 经第二次手术治愈,无肛门畸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无再发病例。

  2 讨 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病变部位高,管道弯曲复杂,常存在支管及深部死腔,难度较大,有些学者称之为难治性肛瘘[1]。若手术方法选择不当,不仅可能引起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甚至会造成肛瘘久治不愈。

  2.1 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微创化多切口: 对主管道作放射状切开, 其他外口及瘘管盲端作放射状或顺皮纹方向切口, 切口切至与瘘管相通即可, 切口不深且比较短, 伤口愈合后瘢痕小, 不会造成肛门畸形、肛门狭窄,对肛门的功能影响也就小。②各支管及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管道均采用丝线挂线的方法,缩小手术创面, 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轻用橡筋挂线的勒割作用引起的长时间疼痛。通过挂线的异物刺激作用及拖动,排出或引流出残余的坏死组织。挂线是通过肉芽组织的填充使管道闭合,不切断肛门括约肌, 不会因为手术造成肛门畸形,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因此,保证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完整,这一方法不仅保持了传统挂线疗法的优点, 又适应微创化的趋势, 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2.2 注意要点 ①切口为放射状或沿皮纹方向, 切口长度及深度以能顺利挂线和引流为宜, 不要过长和过深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②明确管道走向, 术中要彻底搔刮瘘管或窦道, 使引流通畅。③准确寻找内口, 彻底处理内口及主管道,保持引流通畅。 ④挂线长度适中, 以换药时能将管道内的挂线完全拉出为度,便于排出坏死组织及清洗挂线。⑤重视术后换药, 根据伤口情况, 及时拆除挂线, 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换药方式, 防止假愈合。换药很重要,这一关把握不好常常是很多肛瘘术后复发的直接原因。⑥外用药的合理使用,根据创面愈合情况选用不同的外用药。

【】
   [1] 黄乃建.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1996:729.

  [2] 赵宝明,张书信.大肠肛门病学[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553.

  [3] 史兆岐,朱允瑞. 中国大肠肛病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