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电凝术在Ⅰ~Ⅱ期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艾克拜尔.苏里坦 祝利 许建 龚旭晨

【摘要】  目的 探讨微波电凝术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微波电凝术治疗Ⅰ~Ⅱ期内痔184例,并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与勺倍注射液注射组进行对比。结果 微波电凝组184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0.4%、100.0%;勺倍注射组300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77.3%、99.7%;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微波电凝组与勺倍注射液组分别为0.5%与5.7%,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波电凝组明显低于勺倍注射液组。结论 微波电凝术在治疗Ⅰ~Ⅱ期内痔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波电凝术;勺倍注射液;内痔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crowave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Ⅰ?Ⅱdegree internal hemorrhoids. Methods  A total of 184 cases of Ⅰ?Ⅱdegree internal hemorrhoids were treated by microwave and 300 cases were treated by Shaobei injection. Results  The cure rate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0.4% and 100.0%, respectively, in the microwave group, and 77.3%, 99.7%, respectively, in the Shaobei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ure rate and the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anal local adverse reaction rate in the microwave group was 0.5%,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5.7%) in the Shaobei group (P<0.01). Conclusion  Microwave coagulation is a method with high efficiency,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Ⅰ?Ⅱ degree internal hemorrhoids. It can be used widely in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Microwave technique; Shaobei injection; Hemorrhoids

    痔(hemorrhoids)的发病率高达46.3%,发病机制最主要的学说为英国学者Thomson [1]提出“肛垫下移”学说;目前,临床上对于症状轻、病程短的Ⅰ~Ⅱ期内痔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治疗[2],2005~2007年我们对484例Ⅰ~Ⅱ期内痔采用勺倍注射疗法、微波电凝疗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微波电凝组:共184例,男82例,女102例,年龄23~69岁,平均40. 7±10. 8 岁。一期内痔75例,二期内痔109例。病程3个月至28年,平均2.8年。勺倍注射组:共300例,男164例,女136例,年龄16~81岁,平均40. 9±13. 9 岁。一期内痔118例,二期内痔178例。病程0.5~30年,平均3.2年。

    两组计量指标由于非正态分布,故采用非参数方差方法检验(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统计量为卡方值,计量资料统计量为Z值。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诊断、内痔分期、病程差别无显著性,两组资料均衡性基本良好,具有可比性。

    1.2  药品及仪器  勺倍注射液,北京樱花制药厂生产,批号:990429,规格 10 mL/支。微波治疗仪器:天津赛盟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TJSM?2000A型多功能肛肠治疗机,电压200 V,功率10~60 W,时间1~900 s 可调。

    1.3  操作方法  手术体位及麻醉方式:两组均让患者取左侧卧位,肛门局部常规消毒,连续硬膜外麻醉,以松弛肛门,在肛门镜下充分暴露痔核,用络合碘棉球消毒后,分别行硬化剂注射及微波电凝术。

    微波电凝术:肛门镜下充分暴露痔核,根据痔核大小,定好本机的导波功率,一般为35 W,将针式辐射器在齿线上方0.5 cm 处以45°刺入痔核内黏膜下,即向上插入痔核中心2~5 mm深,踩下脚控制开关导波,每个痔核视其大小,用35 W强度辐射3~5 s后,可见辐射器周围黏膜呈苍白改变。若痔核表面变成白色,还可重复插入再导波1次。一般每次可同时治疗3~4个痔核,一个痔中辐射3~5针。肛窥镜下见内痔血管萎缩、痔核缩小或消失。术后纱布压迫创面,术后第一天给予换药1次。

    勺倍注射术:肛门镜直视下充分暴露痔核。①痔核以上的直肠内松弛黏膜的注射:将预先准备好的1∶1化痔药(10 mL生理盐水+10 mL勺倍注射液),用5 mL注射器,一般以3、7、11点区域状注射,每次1~2 mL,依据黏膜松弛程度,注射总量控制在5~10 mL之间,目的是为了松弛的黏膜下层得到改善,使其收敛、消炎、固定,减少痔形成的机会,恢复直肠的正常解剖关系。②痔核区注射:于痔核表面中心隆起部位斜刺进针,遇肌性抵抗感后退针注药,注药量以注药后痔核均匀饱满充盈,表面黏膜颜色呈粉红色为度;术后纱布压迫创面,术后第一天给予换药1次。

    1.4  疗效标准  疗效按1992年全国肛肠会议肛肠疾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症状消失,创面愈合。好转:症状改善,痔缩小。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1.5  观察指标  ①时间效应:治疗后1 d、3 d、5 d。②症状:便后出血、痔脱垂、疼痛等。 ③体征:痔大小。

    2  结  果

    2.1  症状改善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无差异,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便血与痔脱出症状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但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 注:*P<0.01(与治疗前对比)

    2.2  痔萎缩  两组治疗后1 d与治疗前症状相比无明显改善(χ2=1.36,P>0.05;χ2=1.56,P>0.05),两组治疗后3 d(χ2=77.6,P<0.01;χ2=53.1,P<0.01)、治疗后5 d(χ2=268.7,P<0.01;χ2=148.7,P<0.01)痔残留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两组间痔核残留情况无显著差异(χ2=0.03,P>0.05;χ2=0.38,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痔核残留情况 注:*P<0.01(与治疗前对比)

    2.3  综合疗效观察  痊愈率和显效率:勺倍注射组与微波电凝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无效率两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综合疗效评估

    2.4  不良反应  在观察的484例中,患者术前、术后基本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勺倍注射组17例,发生率为5.7% ,微波电凝组1例,发生率为0.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  论

    目前,对于症状轻、病程短的Ⅰ~Ⅱ期内痔的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以减轻或消除症状为主,本文就最常用的勺倍注射法(化学方法)及内痔微波电凝术(物理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注射疗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非手术疗法,其优点为痛苦小,治疗时间短;平均住院日期在3.3 d 左右;其原理为将硬化萎缩注射剂注射至痔核黏膜下层静脉丛的间隙内,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曲张的痔静脉丛也因静脉、静脉周围炎和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而逐渐闭塞、使痔核硬化萎缩。其中,广泛使用的硬化剂主要有消痔灵、勺倍注射液,勺倍注射液注射后可完整保留痔表面黏膜,使得黏膜下组织、静脉壁结构蛋白成分迅速凝固,组织均质化,不伴有出血或明显炎症反应,2 d后大部分凝固成分崩解、吸收,修复过程无明显肉芽组织或瘢痕形成,均质化的迂曲静脉壁消失或纤维化致管腔变小,或通过机化管腔闭塞[3],勺倍注射液为治疗各期内痔、静脉曲张型混合痔的安全、有效药物,且安全性、有效性高于消痔灵,故本文将勺倍注射作为非手术治疗Ⅰ~Ⅱ期内痔的“金标准”,但该方法较为复杂,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较为明显,且有注射部位局部硬结、直肠狭窄发生的可能。

    微波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其具有电磁波的特征[4],利用微波生物组织的热效应,对病变组织进行止血、凝固、灼除或消炎、消肿、止痛、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等,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微波作用使肛垫内组织形成内热效应,引起痔区无菌性炎症反应,使得血管变形狭窄、闭塞,痔核供血减少而达到止血,同时使血管周围组织纤维增生,肛垫与直肠壁组织粘连固定,从而达到消除内痔脱出的目的。当其作用于机体组织时,可使得细胞内外液的K离子、Na离子、Cl离子等在电磁场中移位产生振动、碰撞而发热,当微波量达到一定热度,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5],从而使局部组织变性坏死,静脉丛萎缩变性,最终使痔核缩小,粘连固定至消失;出血停止,脱出症消失,达到止血消痔之目的。

    就患者而言,首先,此法治疗毫无痛苦,且该疗法有较高的近期治疗优良率,其次,微波治疗的痛苦小,对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均无任何影响,而且微波治疗操作简便、快捷,易于推广,再次,微波治疗属微创技术,故创面小、出血少、痛苦轻,愈合也快;一般不用抗生素,无药害;费用,为常规手术疗法的1/3~1/5。

    本文共选择484例Ⅰ~Ⅱ期内痔患者,随即分为勺倍注射组及微波治疗组,分别从临床症状、体征、综合疗效、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组对Ⅰ~Ⅱ期内痔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微波治疗可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并降低了患者经济费用,且因该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因此,微波治疗内痔确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无痛、疗效可靠的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但需注意的是尽管微波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仍应该重视组织蛋白质变性坏死所致的暗损伤[6],要求我们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痔核大小来确定探针插入深度、辐射功率、辐射时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1] Letter: What are haemorrhoids? Thomson H[J].Br Med J. 1975 , 27;4(5999):757.

[2] 孟荣贵,金黑鹰.痔及痔病的概述及治疗原则[J].临床外科杂志,2001,9(4):201?202.

[3] 安阿玥,王晏美.安痔注射液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和病观察[J].肛肠病杂志,2000,20(11):3.

[4] 吴一武,郑梅兰.应用微波和置镍钛合金支架经胆道镜治疗恶性胆管狭窄1例[J].中国医学杂志,1999,9(12):77.

[5] 田泽香.肛肠病的诊断与治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475.

[6] 黄水旺.激光、微波治疗的暗损伤[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