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术后确诊类癌2例的处理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缪勤丰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阑尾炎;阑尾类癌;病理检查;手术

笔者在近十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共经历500余例阑尾手术,其中2例术后病理检查为阑尾类癌,及时的后续后,随访至今,状态良好。笔者分析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54岁,因“右下腹疼痛10 h”入院,体格检查:T 37.4 ℃、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血常规:WBC 11.2×109/L,N 62%。尿常规:正常。超声:肝胆胰脾肾盆腔未见异常。诊断:急性阑尾炎。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稍微充血,头部约0.4 cm轻微硬肿,无化脓,无坏疽,亦无粪石嵌顿,周边肠管等未及异常,亦无黏连,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平稳返回病房,常规术后处理,标本送检,5天后病理报告:阑尾类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本次顺利恢复出院,1个月后择期入院,查腹部CT及肿瘤指标均未有异常,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盲结肠、回肠正常”。按常规治疗恢复顺利,未作放化疗,随访至今约8年无异常。

  例2,男,41岁,因“右下腹持续疼痛8 h伴恶心、呕吐2次”入院,体格检查:T 37.6 ℃、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血常规:WBC 15.2×109/L,N 71.2%。尿常规:正常。超声:肝脾胆胰肾盆腔未见异常。诊断:急性阑尾炎,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稍微充血,距头部1 cm有肿胀,稍硬,阑尾无化脓,无坏疽,无粪石嵌顿,盲肠部亦充血水肿,肠腔通畅,周边无包块等,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常规术后处理,标本送检,4天后病理报告:“阑尾类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考虑回盲部有病变可能,故常规肿瘤指标及腹部CT检查后于术后第7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盲肠阑尾根部处发现类癌细胞,结、回肠切缘未见癌细胞残留,无淋巴结转移。常规术后处理,恢复顺利,出院随访至今约5年,无异常。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之首,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变化多端,诊断也不简单,因此应对每一例患者具体认真对待,才能准确诊断。而阑尾类癌是起源于阑尾的嗜银细胞,占胃肠道类癌的45%,占阑尾肿瘤的90%,其组织学恶性表现不明显,临床表现和急性阑尾炎相似,常在术后的病理检查中被确诊。肉眼所见为一种小的(1~2 cm)、坚硬的、边界清楚的黄褐色肿物,约3/4发生在阑尾远端,少数在阑尾根部。

  笔者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全面考虑,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时候要考虑到肿瘤的可能,特别是在术中发现阑尾头部有硬肿病变,没有化脓、穿孔的炎性症状时更需要重视。医患沟通时应该把癌变因素考虑在内,术后病理检查及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