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探讨
作者:姚俊,吴晓辉,周吉华,涂建华,叶金亮,陈松生
【摘要】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饶平安2002年至2009年34例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均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术,术后4例发生胆漏,经保守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7年,无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在掌握好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的情况下,胆总管一期缝合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可行。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适应证
1889年英国的Thorton和美国的Abee首次报道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当时采用的是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方法,直到1908年Kehr在胆总管探查后开创了T管引流术并沿用至今,而成为经典的手术。长期临床应用发现T管引流可出现T管脱落、胆管狭窄、逆行感染、操作复杂及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等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复习大量临床资料发现一期缝合术后在减少并
发症、死亡率及菌血症等方面有优点,放弃一期缝合不够合理[1~3]。上饶平安医院自2002年3月至2009年6月对3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例采用一期缝合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患者均为胆总管结石或合并胆囊结石,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18~73岁,平均47岁,术后平均住院7.2天,引流管平均放置3.2天。本组胆总管单发结石5例,胆总管多发结石17例,继发胆总管结石11例,探查阴性1例,合并胆囊结石15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9例,胆总管内径0.8~2.0 cm,入院时肝功能异常7例,均行保肝治疗后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本组全部病例均在非急症状态下手术,术前经超声CT或MRCP明确诊断,肝功能明显异常的给予肝利欣、茵栀黄等药物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待肝功能正常或在安全范围的情况下手术,手术常规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首先解剖Calot三角,妥善处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顺行切除胆囊,再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长约1.0~1.5 cm,逐一取出结石,术中行胆道造影或纤维胆道镜检查证实无残余结石,5-0微乔无损伤线连续全层黏膜对黏膜缝合胆总管壁,边距1~2 mm,针距1~1.5 mm,胆总管表面浆膜层可不缝合,常规小网膜孔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腹壁各层。
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肝功能损害的继续保肝治疗,避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保持腹腔引流通畅,注意观察有无胆汁漏,待肠鸣音正常后恢复饮食。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结石残留,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出血平均25 ml,术后平均住院7.2天,引流管平均放置3.2天,4例术后出现胆漏,保持引流通畅,1~3天后胆漏均停止,全组病例住院治疗经过顺利,无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无结石复发、胆管炎及胆管狭窄等表现。
3 讨论
3.1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并发症 该术在临床应用已逾百年,常规放置T管以利感染胆汁的引流,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放置T管后有下列常见的并发症:(1)可能造成胆管损伤和出血。(2)拔除T管时窦道断裂出现胆汁性腹膜炎。(3)大量胆汁和电解质丧失导致食欲下降、水电解质紊乱,尤其严重影响老年患者恢复。(4)T管可能压迫十二指肠或横结肠引起肠漏。(5)T管留置在胆道内,将增加胆道被细菌污染的机会。T管作为异物刺激,本身也可引起胆管炎症改变,而动物实验证明胆道炎症是造成胆管狭窄的重要原因[3~5]。(6)胆管与十二指肠间本身存在压力梯度,可维持胆汁的生理流向,防止十二指肠液反流而致的胆道感染,而T管引流后改变了胆汁的动力学且T管作为异物刺激最终促使胆石形成[6]。(7)保护不当出现T管脱落。
3.2 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所有并发症 患者恢复饮食早,方便下床活动,无胆汁和电解质丢失故补液少,术后恢复快,出院早,降低了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也降低了医疗费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胆管一期缝合并不增加因可能的胆道高压引起的胆漏并发症的发生,也不增加切开的胆总管因无T管支撑而可能出现的胆管狭窄的发生[7]。不增加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本组病例随访长达7年,未出现胆管狭窄。术后4例出现胆汁漏,其中3例是早期缝合技巧不熟练,1例是因患者肥胖术野显露不佳缝合不满意导致,术后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3 胆总管一期缝合适应证和禁忌证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有其显著优点,但并非所有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例均可行一期缝合术,有其相应的适应证。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笔者体会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行一期缝合:(1)术前检查、术中证实无肝内胆管多发结石;(2)术中证实无结石残留,胆总管下段通畅无梗阻;(3)胆管壁薄无明显急、慢性炎症改变;(4)术前无黄疸,术中证实无化脓性胆管炎存在;(5)术中无胆道出血;(6)胆道探查阴性,无结石,下段通畅。李茂竹等[8]报道2例胆总管下段结石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黏膜有局限性糜烂坏死,取石冲洗后一期缝合胆总管,顺利康复无并发症。我们认为上述情况在没有大样本对照基础上仅作为相对适应证。下列情况均为一期缝合的禁忌证:(1)原发性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2)胆总管管壁有严重的急、慢性炎症改变或管腔狭窄;(3)术中胆管黏膜有损伤、出血;(4)合并急性胰腺炎;(5)有结石残留。
3.4 一期缝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胆汁漏 掌握好技术要点是预防关键:(1)充分的手术野显露,术中取石轻柔,避免胆管黏膜损伤及出血;(2)5-0微乔无损伤线连续或间断缝合,用该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针眼漏胆汁;(3)针距1~1.5 mm,边距1~ 2 mm,可锁边缝合;(4)缝针起止点超出切口两端1~2 mm;(5)避免反复探查乳头,以免乳头损伤、水肿,造成术后胆道高压形成胆漏。掌握好适应证及操作要点,除出现少数病例胆漏外,鲜有其他并发症的报道。正常情况下胆总管存在10~15 cm H2O的压力,十二指肠5 cm H2O压力,生理的胆肠压力梯度是造成胆漏的基础,术中严密的缝合胆管可以将其降至最低。
【】
1 Sikic N,Tutek Z,Strikic N.Primary suture vs.T-tube after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ur 25 years of experience).Przegl Lek,2000,57(Suppl 5):143-145.
2 禹正杨,何生,李静,等.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管的评价.实用外科杂志,2003,23(1):41.
3 Lygidakis NJ.Choledochotomy for biliary lithiasis:T-tube drainage or primary closure.Effects on postoperative bacteremia and T-tube bile infection.Am J Surg,1983,146:254-256.
4 刘海,马勇,任祖海. 老年人电视胆道镜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2):269-270.
5 Rozga J,Ahren B,Andersson R,et al.Effect of biliary infection on common bile duct healing in the rat.Br J Surg,1991,78:1329-1331.
6 周俊,陆松春,徐明坤,等.胆总管一期缝合51例报告.浙江临床医学,2003,5(11):826.
7 张雷达,别平,陈平,等.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中华外科杂志,2004,42(9):520-523.
8 李茂竹,解国琦,张式暖,等.胆管探查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国医学院学报,1996,18(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