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正云,范远俊,黎明 时间:2010-07-13

【摘要】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髋臼后壁骨折23例,效果满意,治疗优良率为86.9%。

【关键词】  髋臼骨折;复位;手术

髋臼后壁骨折临床常见,可伴有髋关节后脱位,处理不当可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我院2002~2006年用手术方法治疗髋臼后壁骨折23例,获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3~25岁,平均35.4岁。道路伤19例,跌落伤4例。10例伴髋关节后脱位,6例伴坐骨神经损伤。CT提示髋臼后壁缺损>40%,或关节腔内有游离骨折块,或骨折移位>3mm、并对髋臼负重区有明显影响。按Letoumel分类[1],后壁骨分典型后壁骨折16例,后下型7例。

    2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髋关节不稳、关节内游离骨块、关节面软骨下压缩性骨折、合并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或伴有坐骨神经损伤等[2]。手术时机为损伤后2~10天。

    本组病例均经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粉碎性骨折块,其他方法无法固定时可选用克氏针。克氏针尾要弯曲,避免针游走滑脱。6例坐骨神经损伤均行探查术,骨折复位后,用弧形重建钢板加压螺钉内固定,2例选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中具体情况运用特殊的骨盆复位器、顶棒等器械,及术中切开关节囊检查复位情况。术后常规负压引流24~48小时。固定可靠者无需外固定或骨牵引,对固定不确切者应适当牵引或者应用持续被动活动(CPM)机,鼓励患者被动活动关节和下肢等长收缩功能锻炼,半月后主动伸屈髋关节并扶拐行走,3个月后弃拐行走。

    3  结果  本组完全复位17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2例;髋关节脱位均全部复位。6例坐骨神经损伤有3例术中见被骨块挤压,骨块复位后解除嵌压,均完全恢复。2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8年。随访结果按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6.9%。

    讨  论

    髋关节是人体承重的大关节,髋臼后壁骨折在全身骨折中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在髋臼骨折中发生率高,其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更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术前骨盆前后位CR片、闭孔斜位CR片、髋骨斜位CR片、髋臼CT扫描以及必要时CT三维重建有助于确定手术适应证和避免术中不必要地切开关节囊;清晰地显示骨折移位,有助于内固定器械的选择。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移位的髋臼后壁骨块获得解剖复位,恢复并维持髋臼的解剖结构,促使关节早期活动和磨造,从而有利于关节内软骨的愈合并提高疗效。由于内固定不当或不充分引起的复位丢失及其并发症日益突出,轻者直接影响疗效,重者需再次手术,早期限于对髋臼后壁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以及为求手术简便快速等原因,仅用2枚皮质骨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功能锻炼常出现螺钉松动或骨折块再移位,导致内固定失败率高。重建钢板有固定坚强、对粉碎性骨折进行整体固定和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此外除内固定类型外,尚有很多因素影响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成功率,脱位股骨头的及时复位、适当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手术操作、术中骨折块血供的精心保护等都十分重要。早期的功能操作取决于内固定的强度和固定后骨折的稳定性[2]。笔者对伴有其他类型髋臼骨折的后壁骨折(特别是损伤严重者)在损伤后延迟2~3天手术,有利于机体自外伤后应激中恢复,有助于承受再次手术创伤的打击,减少术中局部出血。损伤10天后骨折块的复位不易操作,损伤后3周骨痂阻碍骨折复位,疗效差。

    总之髋臼后壁骨折,我们主张应用前后位CR片、闭孔斜位CR片、髂骨斜位CR片和CT扫描,早期确定诊断,适当手术时机尽早予以解剖复位,重建钢板牢固固定,据固定稳定程度早期功能锻炼,必将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1]Letournel E.Acetabulum fracture: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Clin Oahop Relar Res,1980(151):81-106.

[2]倪善军,孙俊英,王以进.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4,3(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