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患者生化实验动态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文英 王素青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对毒蕈中毒患者进行生化实验动态观察,指导临床选择方法。方法  对3例群体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进行生化观察。结果  发现3例病患均有急性肝损,肾衰及肌溶现象等多脏器损害,通过实验室数据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成功地抢救2例患者。结论  进行实验室动态观察,指导临床选择处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效率。
【关键词】  毒蕈中毒  生化检查   动态观察
        毒蕈,种类多,部分可食用,部分有毒,且不同类型的毒蕈含有不同的有毒成分。民间有食用习惯,但因不少毒菇与食用菇外形不易区别而常致单个或群体中毒,其毒素可致全身多脏器受损,病死率高。我所于09年5月收治3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对其荷卸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患者3例均女性,年龄分别为12,36,66岁(孙女,母亲,奶奶),为群体发病。住在近郊,根据家属陈述,被我所诊断为“急性毒蕈中毒”,入院观察。
        1.2 中毒表现   3例患者食用后30分钟左右先后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疼痛加剧,水样便腹泻,乏力,后出现尿少或无尿症状,1例病人(66岁)因病情过重,于第2 天死亡。
        1.3 检测方法  病人静脉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以及肌红蛋白(MB),仪器为Olympus640型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
        1.4 治疗方案  进行血液透析和联合灌注支持治疗,根据检查结果,临床治疗上予护肾,护肝,抗炎,营养心肌,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肠道菌群等支持疗法。
        2 结果   
        毒草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动态血液检查:
        3 讨论   
        毒蕈中毒症状复杂,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大多为消化道刺激症状,其后出现一定类型的临床表现,但各型之间可以互相重叠[1],本地常见的毒菇主要有三类,即毒伞类、环柄菌类和一些生长在畜粪上的菌类。毒伞类的主要特点是地生,均托或有或不明显,菌环可有可无,菌褶白色。环柄菇类大多生长在有杂草等腐烂发臭有机质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至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生长在畜粪上的菇大多有毒,通常能引起神经中毒、胃肠道中毒或破坏肝,肾等细胞核多聚酶的作用,导致肝,肾细胞坏死[2]。其中肝坏死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90%[3]。本文报告3例毒蕈中毒患者误食毒蕈后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相继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损以及横纹肌溶解等多脏器损害。有1例因年龄大,有肝炎史等基础疾病,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我们在抢救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血液透析和联合灌注支持加快毒素的排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从而有利于维护细胞生理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稳定。对病人的血液生化检查进行动态观察,针对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护肾,护肝,抗炎,营养心肌,调节肠道菌及补液治疗,第6天肝,肾功能有明显改善,说明临床治疗方法有效。因此对毒蕈中毒患者血生化检测进行动态观察可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指导临床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更好的救治病人。
参 考 文 献
[1] 陈亦江,主编.急性中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65.
[2] 方克美,杨大明,常俊,主编.急性中毒学[M].南京:江苏技术出版社,2002:311.
[3] 于长青,王可平,林洪丽,等.序贯血液治疗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