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沙吉 时间:2014-01-08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培养重点放在能力体系中的底层和中层岗位职业能力,并为今后向高层岗位发展留下空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相关行业的业态模块,发展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做到知行合一,精益求精、找到感觉。
  2.3 营销与行业岗位挂钩,凝练专业特色
  营销专业特色的凝练有多种方式。不同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各不相同,中国大部分高职市场营销培养模式趋于雷同并不正常。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数大同小异,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维惯性,还停留在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传统思维上,立足于一般的商品营销,而未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迅速发展的社会市场,主动服务于不断出现的新业态,迈入现代服务业的大门。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该主动服务于各种类型的企业,形成多种市场营销模式,满足不同企业的市场营销需要,真正成为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代的现代服务业。具体来说,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院系办学特点、师资等优势,确定专业特色方向,根据专业特色方向锁定行业或某一类型企业,根据行业特点或某一类型企业特点确定相应的学科交叉性方向,形成专业拓展模块。学生再根据兴趣和自身发展选择拓展模块中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形成了专业特色,学生的能力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培养模式优化建议
  3.1 凝炼专业特色、精选教学内容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应该以市场的岗位群要求为主导。依据企业需求和岗位群要求分解出若干项目,围绕每个项目,分析其必需的工作职责要求,再综合同类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凝练出所涉及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如:市场营销(汽车方向)除了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有要求外,还需要了解一定的与汽车相关的知识、汽车市场调研方法、汽车客户管理和售后服务能力等。这就要深入分析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进行学科交叉,据此确定相关知识和涉及到的原理、方法和能力,据此适当拓展,以便进一步设定课程和选用教材。围绕市场来交叉学科,专业方向就容易凸显。
  学科交叉后的教学内容必须精选。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贯彻“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教学时结合行业岗位特点,把原理讲透,方法讲清楚,删除与此不相关的内容。在设计人才培养计划以任务导向。项目任务和课程相对应,一门课程可对应多项项目任务。如:“营销策划”课程可分为营销规划、策略确定、分销实施、活动组织推广和销售管控五个项目任务。但不宜用具体的项目任务来对应课程,课程是基础,重点是知识体系和原理,强调一般规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需要对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顾客分析技术”的调研项目和“广告实务”的调研项目,应融合到“市场调研技术”课程中。
  3.2 实践项目主导,提升核心能力
  设计由理论、技能和素养三类课程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模块课程,强化核心能力的培养。课程项目通过课堂学习、阶段实习、技能训练、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确保“理论+技能+素养”培养模式的落实,以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举,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综合素质提高为保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
  实践是对书本知识和原理的具体运用,强调创造性运用,举一反三,所以在课程项目实践中,要使教师的指导性授知和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进行课程实践既能体验感受市场营销理论与技能,又强化学生的营销体验,使学生的营销感觉、营销视野、营销情绪、营销思维、营销经验等得到提升,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项目实践基于中、基层营销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用真实的工作任务设计实习项目,采用营销模拟教学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实施专业学习领域中“顾客行为分析”、“广告实务”、“商务谈判与沟通”、“分销渠道”等教学项目与实践学习领域中“市场调研与分析”、“ERP沙盘模拟实验”等实践教学项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完成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工作,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处事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营销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