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湖南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慧 时间:2013-02-14
 摘要:利用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举措。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湖南省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湖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作用,不仅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就业,还优化了产业结构,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技术。
  关键词:FDI;经济增长;效应
  
  湖南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从1983年起步的0.0026亿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45.98亿美元。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18亿美元,增长22.9%。2009年年末,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7家在湘落户。全省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442.98亿元,增长17.3%。其中工业引进资金895.72亿元,增长20.7%。全省实际引进到位资金亿元以上项目194个,实际到位资金363.94亿元。FDI对湖南经济增长的效应也越来越大。
  一、FDI的资本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后,会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产生影响。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增长最直接的贡献就是资本形成和积累。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有效弥补了湖南省的资金缺口,促进了资金积累。反映FDI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有两个重要经济指标:一是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一般发展中国家这两项指标为8.0%、12.5%。1993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占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都在5%以上,即湖南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00元,其中5元多是由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实现的,这个比例1997年还达到了11.04%。1984年湖南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仅占仅占GDP总量的0.03%,但是这一比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到2007年已经达到14.9%。这一现象说明FDI的资本积累效应大小是随着湖南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FDI对GDP的促进作用是逐年增加的。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从数量促进了湖南省的资本形成,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湖南省的资产质量。外国跨国公司投资设立新的分支机构,直接形成高质量的资产增量;外国跨国公司通过注资、并购现有老企业,注入优质资源(如先进的技术、经营和管理经验、营销网络等),可以将现有的低质量资产改造成为高质量资产。如伊莱克斯收购中意电器,改变了企业的亏损状况,将低质量的存量资产变成高质量的存量资产,2004年销售收入达7.53亿元。如华菱集团引进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米塔尔公司入股后,为华菱管线提高了高性能船板、CSP生产线生产电工钢等六项填补国内空白的世界顶尖技术,并在华菱全面改革其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传统的管理模式,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这说明FDI提高了资本存量的质量,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再次,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使国外其他企业在湖南进行关联投资。近年来,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的投资,带动了其他外商投资企业为其配套的跟随性配套投资。跟随性配套投资是指一家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以往在国外有大量的配套企业为其提供中间产品和相关服务,这些配套企业为了保证继续为客户企业提供最有竞争力的配套产品,会进行跟随性投资,即跟随着这些企业来我国投资。这种跟随性投资在各个国家都大量存在,但在发展中东道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发展中东道国缺乏高水平中间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提供者,那些已经前来投资的跨国公司会引导、鼓励、支持其原先在海外的配套企业前来投资。如LG曙光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在2002年带来了十几家配套外资企业落户开发区,不仅推动了湖南省电子制造业迅速上规模和水平,而且进一步延伸了电子信息产业链,随后维用—长城电路有限公司、韩国玻壳项目、湖南湘计惠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博泰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FDI企业相继落户湖南,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链,初步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博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长沙日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日本三菱、岩井、住友公司、中国台湾信昌机械等境外多家企业进驻湖南能推动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长沙良基冷却设备有限公司、伊来克斯电器有限公司等有利于形成湖南家电产业链。
  二、FDI的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投资在各产业部门的重新配置与调整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及其结构调整。二是通过这种调整,带动了三次产业之间比例的变化,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三是推动了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湖南省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演变过程,如图1所示。
  从图1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1978年湖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为40.7:40.7:18.6,随着改革开放,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到2009年底,第一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2%,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占国民生产总值43.9%,第三产业也稳步上升,到2009年份额为40.9%。
  三、技术外溢效应
  所谓外资技术外溢,即指一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国内企业通过向外资学习逐步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创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强而产生的效应。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目标之一就是获取外国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因为FDI不仅是资本的转移,还伴随着技术的转移和先进管理经验、方法的转移。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使该国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的提高,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并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做出贡献。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技术外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后向关联效应。很多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从东道国角度来看,即为外资企业)与当地供应商和客户间的前后向关联关系表现出来的。外资企业在产品或加工工艺以及营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当东道国公司从中获得利益而又不需支付有关费用时,会形成技术溢出效应。在这里,后向关联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供应商(上游公司)之间的关系;前向关联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客户(下游公司)间的关系。
  第二,外资企业培训当地雇员。跨国公司总公司向其国外分支机构转移的技术不仅包括设备、无形资产、技术和管理专家,还包括对分支机构所雇佣的当地雇员的培训。此类培训涉及各个层次的雇员,既包括简单的生产操作员、较复杂的质量监督员,也包括高级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专家。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现场传授、举办讲座、外派强化培训,甚至到投资国接受系统教育等。尽管高层职务最初一般由来自投资国的专家担任,但当地人员的比重也会不断提高。当地雇员在外资企业工作期间积累的各种技能,随着这些雇员的“跳槽”或创办自己的公司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