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共档案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改娇 时间:2014-04-25
  目前,档案馆藏来源主要依赖各机构档案室的移交,政府机构档案部门存有哪些档案,便可能向档案馆移交哪些档案。据笔者了解,各级政府机构中尚有为数不少的单位,各类档案未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室藏不够齐全、完整,多数仅保存着本单位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等,专业档案大多仍处于政府机构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掌控之下,移交渠道不通畅,形成了档案馆藏结构重文书档案、轻专业档案的格局,专业档案游离于档案馆的监管之外。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配合。首先,政府各机构须对本组织形成的各门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馆馆藏主要来自政府各机构档案室,只有档案室室藏丰富、门类齐全,尤其将政府机构产生的涉及公民个人的档案完整地收集,这些珍贵的档案才有可能随同文书、会计、科技等类档案一并移交进馆,才能保障档案馆馆藏结构的合理,保障馆藏资源体现对公民个人的关怀。其次,档案馆须成立专门机构,责成专人主动与政府各部门联系、协商,根据每一个部门的职能范围及其产生文件的实际状况,制订详细具体的档案接收细则。如果某些机构档案基础工作薄弱,甚至在某个特殊阶段档案工作瘫痪,档案馆应重点督促他们按照接收细则整理移交档案,坚持“公众需要什么,档案馆就收藏什么”的工作理念,将政府机构形成与保管的专门档案系统地收集进馆,有效地保证馆藏的不断丰富,构建平民化的馆藏结构,这是打造公共档案馆的首要任务。
  
  2、建立公共档案馆文化
  美国纽黑文市公共图书馆馆长诺曼·欧德先生曾提出“公共图书馆文化”,并将其诠释为“图书馆是‘城市最重要的免费公众空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心脏 ”。这里的“免费”包含了“免费”和“自由”二重含义,强调对市民全面服务功能;“空间”则指图书馆专业性教育功能方面须突出“公共性”;“公众空间”是聚合人群的地方。它意味着公共图书馆除了确保市民能够随时读书、用书、借书以外,还须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等等放在很突出的地位。所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应该始终是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心。⑧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为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
  首先,在档案馆的选址、外观设计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曾几何时,档案馆作为党委和政府的附属机构,始终小心翼翼地躲在政府或党委大院一个不易被发觉的角落里,用户如果查阅档案,须穿越威严的大院,再几经曲折,才能到达神秘的档案馆。就利用者而言,且不说档案馆是否保存着“为我所需”的材料,仅是繁琐的进门手续就很容易造成公众利用档案的心理障碍。所以,打造公共档案馆,首先在档案馆的选址以及外形设计上,要贴近公众,便利公众,富有亲和力。近几年,位于广州CBD中心区域的广东省档案馆和集决策参考、展览教育、社会课堂、咨询利用、信息集聚和传播、市场服务、学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八大功能为一体的上海市新型档案馆在外滩开馆,标志着国家档案馆在选址、建筑外形、室内设计等正在朝向从公民利益出发,与利用者便利的趋势发展,并以崭新的形象登上城市的文化舞台。
  其次,须树立维护公民利用档案权利的服务理念,向公众充分展示馆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用户,这是档案部门必须坚守的工作准则。由于档案包含的内容信息多是零星的、分散的,档案的检索工具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档案馆应把主要精力投诸如何尽力展示馆藏,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利用;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坚持“公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基本原则,把能为更多的利用者服务,能向每一位利用者提供准确、全面的档案信息,作为档案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另外,平等对待每一个用户,不以利用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产生优待或者慢待现象,做到档案面前人人平等。
  
  注释:
  1、赵建功:《 公共档案馆琐议》,《山西档案》2003年第4期。
  2、宗培岭:《公共档案馆,你从哪里来——写在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浙江档案》2004年第1期。
  3、李国庆:《公共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定位及其实现途径》,《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9-80页。
  4、王乐夫、陈干全:《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5、《上海档案工作创新文集》2004年版第220页,转摘于冯惠玲《论档案馆的亲民战略》,《档案学研究》2005年第1期。
  6、王保国:《我省档案馆工作的困境与出路》,《山西档案》2005年第5期。
  7、朱荣基:《哪些档案具有长久利用价值——国外档案馆观感》,《中国档案》1998年第11期。
  8、苏炜:《耶鲁漫笔: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新浪网2004年8月9日,来源:http://www.sina.com.cn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