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蟹产业源头论析推动江苏河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5
                            作者:彭友岐 沈德华 徐献民

  论文关键词:河蟹产业;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江苏省
  论文摘要:河蟹是江苏省主要的养殖和出口创汇的品种之一,如何促进和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江苏省水产科技人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河蟹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蟹健康养殖的几点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华绒鳌蟹( Eriocheir sisensis H. ),又称河蟹,以原产于长江水系最为名贵,是江苏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年产值达120亿元。但怎样促进河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我省水产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在对台湾、港澳等地区出口贸易中,商品河蟹药物残留问题,已引起进口地的警觉,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河蟹的声誉,干扰了江苏河蟹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小规模的育苗场和一些个人在育苗生产上普遍存在不规范操作、滥用违禁药物的现象,不但导致河蟹苗种质量的下降,也会致使商品河蟹的药物残留,进而会损坏人们的身心健康。另外,种质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天然资源日见衰竭、种苗业“鱼龙混杂”已被大家普遍认可,由于种质下降,导致性状衰退,规格小,性成熟提前,肉质较差,影响了经济价值及经济效益。所以,河蟹产业源头—苗种生产的规范管理与技术措施已引起从业者及相关专家的关注和重视,逐渐意识到成为河蟹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开展河蟹无公害苗种生产、建立苗种品牌及提高种质为论述重点,浅谈推动我省河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1树立河蟹无公害苗种生产意识,从产业源头杜绝药物残留
    河蟹是徊游水生动物,成蟹在淡水环境生长发育,繁衍后代要在海水环境完成。由于人类对流域水循环的干扰,河蟹世代生息繁衍的流域生态系统孤立化,河蟹降河徊游与溯河徊游的线路被阻隔或者绝缘,人工种苗已经成为河蟹养殖的主要来源。南通市处于江海水域交汇地带,是长江水系河蟹人工种苗的主要产区之一,有关出口经销商及养殖户已经对生产无公害优质苗种引起了高度重视,即愿望河蟹育苗单位能够长期稳定的向河蟹养殖方提供无公害优质苗种,如果对河蟹产业的源头—苗种生产不进行无公害的规范管理与技术措施,将会导致从业者盲目追求苗种产量而无序生产、滥用违禁药物,会出现苗种生产、养殖、加工、出口等环节的恶性循环,最终影响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只有把握苗种的无公害生产,相继从养殖、加工、出口等环节以无公害标准来规范操作,将会推动河蟹产业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随之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河蟹无公害苗种生产及养殖无公害优质河蟹的愿望,以顺应国际、国内贸易市场对水产品卫生和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绿色健康无公害水产品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所以,增强河蟹无公害苗种生产的意识势在必行,对从业者要加强河蟹无公害苗种生产的宣传力度,采取优选长江水系河蟹亲本,优化生态育苗技术,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范育苗用药,进行无公害苗种的生产,建立河蟹苗种安全生态繁育体系,以从产业源头杜绝药物残留的可能,使产出的河蟹苗种,在成活率、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方面均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养殖优质、健康的商品蟹提供苗种上的支持,为使推动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议开展河蟹无公害工厂化生态育苗应把握的要点
    2.1优选亲蟹
    异地优选长江水系的河蟹雌雄亲本,并要达到一定的规格进行交配,因为品种、规格是提高河蟹种质的关键指标,从业者必须认真把关,要树立长远的观念组织实施,并对选取亲本的培养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控,避免使用违禁药物,真正体现亲蟹培育过程中达到无公害、品质纯、规格大的要求。
    2.2进行育苗用水的生态培养
    由于自然海水受气温、潮汐、季节、地质、区域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自然海水的水质极不稳定,如果直接利用自然海水进行育苗,会给育苗生产带来困难和风险。1995年至2002年虽然苗种价格较高,但质量及产量很不稳定,主要的原因之一忽视了对自然海水的水质的有效调控。为此,建议对育苗用水进行海水预处理及培养,应用无公害的措施,切断水源中的病害,进行育苗用水的生态培育,使河蟹无公害工厂化生态育苗对水质的要求在人为可控制条件下进行实施。从某种程度上说,育苗首先要进行生态育水,只有应用科学的方法、成功的经验把育苗水环境的质量控制好,才能使无公害的育苗生产顺利进行,并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通过育苗用水的生态培养,可以避免河蟹苗种在培育过程中少得病或不得病,规范少用药或不用药,使之达到无公害生态培育水质的要求,进而提高无公害苗种的质量与产量。
    2.3进行合理的布苗密度
    河蟹无公害工厂化生态育苗的生产,其中幼体的布苗密度至关重要,幼体的培育密度也是作为水质调控手段之一。若布苗密度偏高时,相继在苗种生产过程中的投饵量、幼体的排泄量及水中的有机质均会增加,从而影响了苗种培育的水质,并易诱发幼体疾病的发生,会形成水质、幼体的质量与产量、运行成本的恶性循环。所以河蟹育苗的生产,不能盲目追求布苗高密度,要把幼体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科学的实践、生产的经验积累,不断探索及完善合理的布苗密度,要从布苗密度上体现河蟹苗种生产的无公害、生态及经济效益。
    2.4进行精心的饵料管理
    河蟹育苗所用饵料已形成系列化,即苗种培育的各个阶段所选的饵料品种、规格均不一样,这就要从苗种各个阶段的适口、营养、水环境、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优选合适的饵料品种及规格。但对饵料进行精心的管理,应从三个方面实施运行:首先,对优选的饵料要进行质量的监控,如发现饵料质量有问题,应及时采取更换新鲜、适口的,免得幼体病从口人及破坏水环境,饵料质量的把关包括随机取样、入库验收、出库检查、使用效果等工序,每一环节都应严格监控。其次,对出库的饵料要进行规范加工及消毒处理,整个操作过程既要保持饵料原有的完整性、营养性,又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再次,对饵料的投喂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使投喂的饵料在短时间内食完,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同时,在投饵前后,应仔细观察幼体的活力、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总之,饵料的精心管理,是开展河蟹无公害生态育苗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须引起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2.5从环保、生态的角度防病、治病
    开展河蟹无公害工厂化生态育苗的目的,就是育苗单位能够稳定地向养殖方提供优质品牌苗种,而以环保、生态的方式对幼体防病、治病是提高苗种质量及产量的重要举措。在河蟹无公害工厂化生态育苗中,要按“无公害”的规范设法切断育苗操作过程中涉及的工具、水源、饵料中的病害,对废水排放进行监控;还要对育苗的水环境进行生态培育及调节,注意利用单细胞藻类来调整水质稳定,以有效地对幼体的防病治病。如果单纯靠药物对幼体培育防病治病,那么苗种质量及产量将会下降,也违背了河蟹无公害生态育苗准则。对幼体培育的药物过量将会影响养殖过程中的成蟹存活率、生产程度、抗病能力等。所以,用环保、生态的方式进行幼体培育及防病治病,也是开展河蟹无公害工厂化生态育苗把握的要点之一。

    3建立河蟹优质苗种品牌的管理监控机构,推动河蟹优质苗种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
    树立河蟹优质苗种品牌是一个多层次的、长期的过程,建议由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商检、出口经销商及从事海水苗种繁育的科研单位参与,组成河蟹苗种质量监控机构,真正体现行业管理的措施所在;监控机构根据各育苗单位的技术力量、设施条件、规范操作信誉度等,优选5%--10%的育苗单位进行河蟹优质苗种品牌的考评,考评的标准除了考虑设施、技术、服务等软硬环境条件外,还要对苗种生产过程及苗种质量按以下要点进行测评: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