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反假人民币社会体系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4-26

  3.对反假币宣传方式的认可度。调查显示,通过广播和电视的专题节目、银行工作人员的现场宣传、银行营业厅的专业宣传等宣传方式的认可度分别占69%、20%、11%。部分被调查人反映,金融机构的反假宣传受时间和宣传机构工作性质的限制,没有长期连续地开展,影响了反假币宣传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认为应借助媒体制作专题节目和电视宣传片及公益广告来提高反假币知识的普及。
  (二)假币犯罪与假币流通成因分析
  根据对调研数据及相关材料的整理分析,假币流通并蔓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假意识淡薄。不少居民自我保护能力和法制观念薄弱,容易被贩卖、使用假币的犯罪分子欺骗;对假币的危害认识不深。发现自己误收假币时,为了不让自己遭受损失,不是主动上交银行,而是想方设法转嫁他人,将假币用出去,把假币带来的损失转嫁他人,造成了假币在市场上的恶性循环。
  2.反假水平有限。犯罪分子制假技术越来越先进,使用假钞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不少群众识别假币的水平有限,使假币犯罪有了可趁之机。银行一线临柜工作人员反假币技能参差不齐,虽然人民银行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反假币培训和考试,但事实上有一部分人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反假币培训效果难以体现。
  3.收缴形式单一。假币收缴主要依靠办理存取款业务的营业窗口,出现了“一多三少”现象,在营业网点柜台上收缴的多,银行、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出击的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举报的少,单位和个人申请鉴定假币的少,使制贩假币者得不到及时制裁,打假力度减弱。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