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与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申红星 时间:2014-01-05

摘要:魏晋时期,受当时特殊历史环境之影响,竹林七贤中主要成员,先后来到豫北地区隐居,从而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之游,“竹林七贤”也因此得名。竹林七贤在豫北地区留有丰富的遗迹,也留给了豫北地区巨大的历史文化财富,成为当地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正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综合考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竹林七贤与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真正结合起来。

关键词:竹林七贤;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作者简介:申红星,男,河南辉县人,新乡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作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无论在中国历史中,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竹林七贤的研究,已经愈来愈引向深入,已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然而就笔者所知,当前的竹林七贤研究,大多是围绕竹林七贤的个人经历及其学术成就等展开,将竹林七贤与区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结合的论述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不揣浅陋,拟围绕竹林七贤与豫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做一初步探讨,借以抛砖引玉,以求将历史名人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在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竹林七贤在豫北地区活动之考察由于竹林七贤中的向秀与山涛本身即为河内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人,加之竹林七贤所游之“竹林”,亦位于豫北地区,因此可以说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与豫北地区有着不解之缘。

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魏大将军曹爽与太傅司马懿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随着当时政治局势的日益紧张,竹林七贤之中,山涛、嵇康、向秀等先66后退隐,开始在山阳之竹林清谈饮酒,竹林之游开始形成。嵇康、向秀、山涛最先参与竹林之游。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注引《魏氏春秋》云:“康寓居河内山阳,与河内向秀友善,游于竹林。”而据《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注引《向秀别传》载:“(向秀)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并有拔俗之韵,其进止无不同,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从中可知,向秀已常在山阳当地“灌园”。另据《晋书·山涛传》记载:“(山涛)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可知山涛亦参与了竹林之游。

正始九年,阮籍、刘伶、阮成与王戎等七贤中其余几位也先后加入竹林之游的行列。这一年,阮籍曾短暂担任尚书郎一职,其后因曹爽欲招阮籍为参军,阮籍假托生病,开始隐居乡里。阮籍很有可能是在其由尚书郎上离职后,开始竹林之游的。

刘伶、阮咸与王戎皆是由于阮籍的关系,参加了竹林之游。阮咸的父亲(魏武都太守阮熙)是阮籍的同胞兄弟,这就使得阮咸与阮籍有着较为亲近的血缘关系,加之叔侄二人个性又十分相近,因此受阮籍竹林之游的影响,阮咸也自然而然地参加了竹林之游。史载:“咸任达不拘,与叔父阮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笑其所为。”_1据《晋书·刘伶传》记载,刘伶亦是在游历过程中,因遇见阮籍、嵇康,而成为竹林之游的成员之一的。史载:“(刘伶)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人林。”而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王戎,也是由于阮籍的关系,才参与到竹林之游中的。据臧荣绪《晋书》记载:“戎少阮籍二十余年,相得如时辈,遂为竹林之游。”可知,王戎与阮籍可称得上是忘年之交,王戎正是由于与阮籍交好,才最终参与进来的。

至此,竹林七贤这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名士贤哲群体最终得以形成。据《太平御览》引《魏氏春秋》载:“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与竹林,号为七贤。”有学者考证,竹林七贤所游之“河内山阳”现在所在地就位于豫北焦作一带,七贤主要活动于豫北修武县东150里的百家岩。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活动的场所不只是在“河内山阳”,他们活动的足迹也到过与“山阳”相临近的辉县、汲县等豫北其他地区。例如,七贤中的嵇康异常相信神仙之术,因此常到汲郡共之北山采集所谓的“上药”。其兄嵇喜在嵇康死后为他写的传中写道:“性好服食,尝采御上药以为神仙者,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若安期、彭祖之伦,可以善求而得也。”l3l2舛而《魏氏春秋》也记载:“康采药与汲郡共北山中,见隐者孙登。”文中提到的“汲郡共之北山”,即今豫北地区辉县市苏门山。魏晋时期,这里环境优美,一时名人荟萃,隐士时现。七贤中另一位主要人物阮籍,也曾游览辉县之苏门山。据《晋书·孙登传》记载,孙登乃魏晋时期一位异人,居于汲郡共北山土窟之中。阮籍曾受司马昭之命拜访过这位异人。据说,阮籍“与之语,皆不应”。

二、当前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由上文可知,魏晋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曾经在豫北地区留有异常丰富的活动场景。

这些活动的遗迹在今天也成为豫北地区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挖掘与科学地开发。

然而就现今而言,我们将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历史名人同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所进行的开发,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以上文所提到的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苏门山所在的百泉风景区为例,百泉风景区的文化历史资源可谓丰富,早在晋朝时,前文所提到的高士孙登便隐居于苏门山土窟之中。明代时人们还专门修建“啸台”一座,以示纪念。当时已经有许多高士如阮籍、嵇康等也曾到百泉苏门山游览、采药。对百泉进行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将百泉优美的自然风景同其独特的文化名人资源融为一体,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的。但目前,去百泉风景区参观、旅游的人数却甚不理想。这固然与与近年来百泉湖内湖水枯竭等客观因素有关,但也不可忽视对百泉进行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兹分析总结如下。

首先,目前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协同攻坚的意识。如进行同豫北竹林七贤等历史名人相关的文化历史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的、涉及各个层面的艰巨工程。这不仅需要学术界同旅游界的合作,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同具体的经营部门的合作,以及当前利益与持续开发的协同,涉及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协同等等。目前这些协同攻关意识的薄弱,使得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次,缺乏主动出击和对诸如竹林七贤等豫北历史名人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意识。对于豫北名人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远见性,往往是各自为政,并未对当地名人研究进行通盘考虑与整合。

再次,豫北文化理念中缺乏市场理念,文化旅游单位没有竞争观念,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对“投入一收益”的分析,缺少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把握,对豫北历史名人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差,造成了对竹林七贤等众多名人文化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严重。

最后,缺乏精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新世纪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需要有品牌意识。而在豫北的历史名人资源中,不乏那些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历史名人,如本文所论述的竹林七贤。因此,完全可以使其成为当地发展的通行证。相关单位对当地历史名人,应加大宣传力度,以扩大整个地区的影响力,对外树立良好形象。而这一点还未引起当地相关部门和学术研究部门的足够重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