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刍议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龚慧敏 时间:2013-05-26
    〔论文关键词」中国 农村 新型 社会养老保险
    〔论文摘要〕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以农村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在国内已有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占全国人口的56%,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5. 82% 0 2006年全国贫困老年人1000多万,其中800多万在农村。农村养老成了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难题。据国际经验,现代国家必须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前20年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经受住“白色浪潮”的冲击。否则,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概况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经历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建设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对广大农村人口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然而,由于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城镇居民为核心,对农民实施的社会保障主要立足于农民自我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具体来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时期:1956第一届三中全会年通过的《高级农村社会生产合作社师范章程》明确规定了五保供养制度,这是一种有农民集体举办的集中供养方式,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改革,大大弱化了集体经济的保障功能,动摇了传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面积滑坡。
    2.试点时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苏南、上海郊区等东南沿海地区这些经济比较富裕的农村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这次的做法实质上就是那种由村、乡镇企业或极少数富裕的乡镇自办的退休,这种做法解决了一部分乡镇企业职工、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的养老问题,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的是:养老金仍然以集体经济提供资金为主要形式。个人不承担缴费义务,经费受集体经济的经营效益影响非常直接和明显,并且缺乏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同时由于1991年开始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在各地实施的不统一,出现混乱状况各地参保人员下降,基金运作困难,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工作几乎陷人停顿状态。
    3.发展时期:国务院于1993年批准民政部成立农村社会保险司,建立健全的中央级管理机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995年10月,民政部召开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力争在2000年基本解决基层组织比较难健全的地区。
    4.衰退时期:然而到了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国家主管部门在是否应该由国家出面举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发生分歧。并且从1996年国家利率连续下调,对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承诺利息造成很大的冲击,一些人有种被骗的感觉,参保人数直线下滑。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台的原因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里的老人已不再单纯依赖子女赡养生活,而在广大农村,家庭养老、田地养老仍然是老人生活的依靠。对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高龄老人而言,他们完全依赖儿孙赡养。但是,农村经济基础总体上较薄,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使农村贫困人口锐减,但是仍然有2300多万贫困人口,很难想象自身收人都无法保障,如何来赡养老人。另外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空巢老人也随之增多,他们还能依靠儿孙赡养的传统模式养老吗?尽管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了近60年,但是直到现在还没确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着缺少法律保障、覆盖范围太小、对土地的依存变大及农保资金筹集困难、保值增值渠道较窄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加快立法建设、合理规划养老资金的筹集与运作以及管理体制、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改革。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这是续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之后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不过,这个刚刚启动的新农保仍处试点阶段,还需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