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教育滞后:大学生就业难的教育根源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崔国富等 时间:2013-02-14
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误区。误区的存在有着深刻的认识根源。
  
  (一)传统教育本质观导致轻视经济教育
  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仍然坚持传统的教育认识论。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塑造理想的人、纯粹的人和脱离现实生活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总之就是要培养塑造出不受社会污染的、纯洁高尚的,甚至祛除了私心杂念、七情六欲的“圣人”、“真人”和“完人”。在此认识基础上,一方面,把教育仅仅看做是一种认识活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追求真理”的人,甚至不惜“朝闻道夕死足矣”。进而又把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把知识视为客观、普遍、永恒的真理而加以灌输和传授,故此,教育完全可以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研读书本知识。这种专一、“求真”的知识精英教育,必然导致教育实践中注重文本知识的传播,而不是以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思想上把教育仅仅等同于德性教育,曲解“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德育为先”变成了“德育唯一”。同时,受上述教育认识论的影响,秉承着“知识即美德”,又把德性教育仅仅等同于知性德育,变成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德育成了苍白无力、缺乏实效的道德说教。
  
  (二)传统教育价值观对经济教育的排斥
  传统的教育价值追求锁定在价值理性的灌输和塑造上,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人为地割裂开来,试图以价值理性取代或者遮蔽工具理性,甚至把工具理性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工具理性视为“洪水猛兽”而加以防范和压制,而不是在承认并充分发展工具理性的同时倡导和谐价值理性的培育。传统教育在处理道德与经济关系上,强调重义轻利的价值导向,甚至把道德和功利人为分割、对立起来,主张“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倡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培养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的“圣人君子”。这种教育价值观割裂了人性的物质欲望和精神价值层面,致使伦理道德压抑甚至灭绝了个人物质生活需要和致富欲望。令人叹惜的是,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的经济意识不断觉醒和高涨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仍固守着这种已不合时宜的重义轻利的教育价值传统,无视生动丰富的经济生活对教育的需要和挑战,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坚持着“学而优则仕”传统下“止于至善”的古训和学做“圣人君子”的陈旧观念,羞于言商,耻于谈钱,“驼鸟心态”坚持到底。殊不知,无视或者逃避并不能否定问题的存在,更不能解决问题。大文豪萧伯纳在《巴巴拉少校》前言中说过:“告诉孩子们‘追求金钱是一种罪恶’就是教他们学习最厚颜无耻地撒谎,教他们最虚伪地堕落。”德育的实效性差与我们不能正视经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很好地处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直接相关。其结果必然是教育的经济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德育的效果也不可能彰显出来。正是传统的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偏颇,导致我国学生的经济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实践。
  
  (三)对市场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些学者认为,教育对经济的过度趋附与社会的过度亲和使当代教育迷失了自我,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导致“教育祛魅”。笔者认为,这种批判或担忧在教育管理和运行层面上看,似乎是有道理的。的确,我们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物质欲望和现实利益追求合理化,人们的经济意识空前觉醒,致富欲望高度膨胀,传统的义利观被彻底打破。如果说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空前的,那么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深层次的价值观层面上。由于市场经济排挤着行政权力和道德情感调节经济的传统,引入法律手段和竞争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呈现出法制经济、资本经济和理性经济等明显特征,传统的“以义制利”的道德与经济关系转变为“以法制利”的法律与经济关系,使得工具理性和法律成为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运行的动力和基本的调节规范。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经济教育,加之价值理性并没能跟上人们工具理性膨胀的步伐,再加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对传统计划经济改革中摸索前进,相关法制法规不够健全,致使人们长期禁锢着的经济意识和发家致富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脱缰的野马突然爆发,导致产生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泛滥的倾向。“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提高,然而人们尚未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信仰危机。经济的快速转型与社会文化价值系统重构滞后的矛盾是造成价值观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对于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人们不是考虑如何改革传统教育并积极开展必要的市场经济教育以主动应对,而是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势不可挡的市场经济大加责罚,批评这是市场经济的所谓“功利原则”的消极影响和负作用,把一切罪名都推给了市场经济,使它成为万恶之源、众矢之的,其实,市场经济原本应是理性经济、法制经济,是诚信守约的道德经济,是世界各地广泛采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人们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认识误区,在市场经济观念上的错误,乃至对市场经济对教育影响的过分指责和担忧,恰恰正是我们的经济教育严重落后所致。
  
  三、破解阻碍经济教育的认识论难题
  
  现实是残酷的,抱怨或者逃避都无济于事,但挑战往往也是和机遇并存的。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加强学生的经济教育,是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在思想和理论上大力破解阻碍经济教育的认识论难题。
  
  (一)大胆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