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价上涨现象之我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要:2010年入春以来,大蒜和绿豆等农产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压力,因此探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本文通过对价格波动相关理论的阐述,在分析我国现有物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对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健全分配制度等措施来应对物价的过快上涨。
  关键词:价值规律 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一、物价波动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着作对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客观运动规律—价值规律理论做了非常清晰的描述,这些内容对我们理解物价的形成和波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等价交换原则。但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商品的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当商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时,物价就会降低,商品的价格就落到价值之下;反之,价格则有所上涨,商品的价格就会高出价值。事实上,商品的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价值,都是不能持久的。在市场上,虽然各种商品的价格涨落不定,但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这个中心就是商品的价值,由此可知商品的价值才是决定其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内容可以简单理解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
  除此之外,商品的价格还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预期等等。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前提下,采取计划经济体制来按需分配生产生活用品。可见计划和干预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想象,如果任由市场来调节经济生活,必然会出现很多严重的问题,因为市场经济最显着的特点就是最大程度地追求利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多个领域都发挥出了巨大作用,这其中就包括对于一些人民生产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干预和控制。试想如果连粮食、水电这类人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商品都完全由市场定价的话,它们的价格一定会与其价值发生严重背离,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替代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这种巨大的需求必然促使其价格上涨。因此,有国家政策的规定,有宏观调控的干预,即使出现商品价格虚高的情况,也可能及时被制止。当然,国家关于经济的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宏观调控也不能事无巨细,否则我们的经济体制就会回到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商品价格的市场预期也是影响它的一个因素。市场预期是指相关群体对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收入、利润等)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比如知名的经济学专家们对价格的估计和预测被媒体公开而传播向社会大众,那么这个结果在现实中就有可能影响未来价格的真正走向。
  二、我国物价上涨的负面影响
  自从2007年以来,从民生产品猪肉、大豆等农副产品开始,我国的商品价
  格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近几年,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并且愈演愈烈,物价上涨这一现象也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许多原因推动了物价的上涨,而受物价上涨影响最直接也最严重的却是生活较为贫困的老百姓。我国普遍工资比较低,持续上涨的物价超过了很多平民可以承受的限度,很多人抱怨工资跑不过CPI,虽然偶尔工人的工资也会象征性地涨一点,但这与没有停下过上涨脚步的物价相比,却总是被远远抛在身后。几年前工人们辛辛苦苦付出劳动所赚得的一万元钱在现在或许只能相当于当时的七千,然而当时却是付出了应该获得一万报酬的辛苦。这一部分损失无法得到补偿。即使现在在微薄的工资上再增加更加微薄的一点,这“一点”也被多出来的那部分物价所抵消,甚至不够用来抵消物价上涨的部分,由此看来,这仍然是损失,仍然无从弥补,生活只能越发艰苦。我国人民受到传统习惯影响,通常把钱储蓄起来以备急用,但是,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持续上涨,银行存款已进入负收益时代,人们存入银行的财产也严重缩水。更严重的是,物价非正常上涨多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通胀严重也可能引起社会动荡,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问题冲突甚至案件。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