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显着变化,我国企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农村信用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贷款利率 定价机制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是利率改革的最终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改革已于 2001 年 3 月。开始试点,但同国有商业银行利率改革进程还有相当距离,远远落后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这不仅制约着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和贷款结构的调整,而且还与国家关于农信社改革的助推措施及惠农政策相悖在当前农信社深化改革。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农村信用社是主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金融机构。为适应新时代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联合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和联户担保贷款方式。这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进信用社业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1.定价管理能力不足
  缺乏专业人才。贷款利率定价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有专业人员在做好对市场利率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再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评价。而目前农信社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信贷人员未能有效,掌握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对浮动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利率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影响了贷款利率定价的科学性。 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问题
  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 信用社定价机制中资金成本测算缺失、利率风险意识不强、利率测算专业知识不足、贷款利率的定价依据较缺乏、没有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及信用社自身成本、效益等,造成了贷款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削弱了贷款竞争力,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 定价方法不完善
  我国虽然制订了以行业信用状况、担保方式、银企贡献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对贷款利率定价实行差别化管理,但都没有科学具体的定价浮动标准,极易造成利率水平不适应业务发展与市场变化需求的问题。
  二、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村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信用社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客户盈利水平和自身效益等方面,积极探索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制订出更为合理可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推动各项业务的发展,建立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成本控制、效益核算、风险抵偿等情况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
  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工作的指导力度,督促农村信用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使其逐步形成由市场内生的利率定价机制 。并且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以《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窗口指导、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加大对农信社执行浮动利率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和监督其正确执行利率政策,促进其制定合理的利率价格,并支持其利用利率手段改善经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支农主渠道,各地企业争取省政府出台的政策,将涉农资金和中央企业支持农村信用社,确实增加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能否健康安全发展,关系重大,农业发展也存在着资金不足、不科学等情况,需要农村信用社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只有发挥好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才能很好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添砖加瓦。 充分利用点多面广和与农民联系密切的优势,加大资金组织力度,进一步增加存款总量,确保支农实力。农村信用社在我国是也占据着点多面广的优势,这些就更加有利于建设好农村信用社,健全和完善全国、省、市农村信用联社内部融资机制,充分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强调节资金的能力,集中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这样不仅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而且扩大了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力。 做好宣传工作,为各项利率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