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经验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要:要实现两江新区的发展目标,应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经验,注重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两江新区须实施产业空间载体带动战略,打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合作型产业发展载体空间,培育增长极的核心功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设立西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发展中心”服务平台,走引进吸收再创新之路;实施服务主导战略,创新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实施投融资战略,组建西部开发银行,打造基础性投融资平台,加快金融创新,增强投融资能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实施宜居战略,注重人居环境,倡导健康、和谐居住。
  关键词:两江新区;产业空间载体;服务主导战略;投融资战略;区域联动;宜居战略。
  重庆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家设立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区,是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核心载体,是引领长江上游地区和西部地区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引擎。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开发开放,两江新区比浦东新区晚19年,比滨海新区晚5年,与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相比,无论是建成区面积、经济总量、人口聚集、劳动生产率和空间绩效等,都存在较大差距。按照市委市政府后来居上、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至2020年,两江新区全部完成空间开发,建成区面积达到550平方公里,GDP达到6000亿元,聚集人口400万人,基本建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要实现这一目标,两江新区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内外部发展条件,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经验,注重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实现超常规发展。
  一、实施产业空间载体带动战略,培育增长极的核心功能。
  实施载体带动战略,是两江新区实现超常规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增强高端产业和要素聚集能力,培育增长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的重要举措。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非常注重产业空间载体的打造及功能培育,已经和正在形成一批分工明确、特色突出、产业及要素高度聚集的功能区,成为增长极的重要功能支撑。特别是开发较成熟的浦东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高端产业及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载体。包括集航运、物流、信息港以及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的外高桥保税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信息、汽车等现代制造业为重点的金桥出口加工区,以微电子、生物医药、软件等高科技产业为重点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以设施农业为特征已成为全国现代农业标杆的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为主的上海浦东国家级软件园,以旅游、会展、休闲等为重点的世博园区等。
  随着这些产业空间载体的打造逐步成型,四大效应已经凸显出:一是规模效应,新区GDP占上海的比重由设立初期的7%,提高到2009年的30%。二是集群效应,产业载体的打造使同类产业和要素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基础,最典型的是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三是资源配置效应,建成区空间产出率由初期的1·59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2009年的8·19亿元/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地均第二产业产出为14·30亿元/平方公里(第二产业与工业用地比值),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与仓储用地地均第三产业产出为10·72亿元/平方公里。四是功能平台效应,建成区已经成为浦东新区聚集高端产业、整合高端要素、引领和带动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区域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战略平台,成为上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世界重要节点城市的核心功能支撑。
  两江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十分注重产业空间载体的打造,以产业载体为引领,形成一系列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布局集中、规模和品牌效应突出的产业空间聚合体,增强高端产业聚集功能和高端要素整合功能,提升增长极的核心功能能级。美国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着作《竞争优势》中指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共同特点是靠要素投入推动,而当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既定的情况下,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产业基地(空间载体)往往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区域竞争力。目前,两江新区明确了“一心四带”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了“六大板块、八大战役、十六大战场”近期(2012年)开发发展计划,明确了各个区域及部分产业载`体开发建设目标定位及产业方向。但总体上看,产业及要素聚集的核心空间载体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还不够明确,有的产业载体空间太泛、边界不太清晰,整个新开发区商贸服务业等基础性载体支撑不足,主题性载体类型较单一等。
  结合两江新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经验,重庆两江新区应重点打造以下四大类产业载体。
  一是注重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载体,形成以现代服务业集群为支撑的服务功能区。打造江北城占地5平方公里的金融发展区,成为以现代金融为支撑、服务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打造“寸滩-空港”占地8. 37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成为西部以现代物流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功能区。打造悦来占地19平方公里的国际会展中心,成为西部国际会展服务中心。除了这三个载体边界清晰,定位和产业方向明确并已经纳入重点打造之外,还应该规划布局三个空间落地、边界清晰的产业发展核心区。在空港附近规划建设西部(或中国内陆)国际贸易区(中心),依托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融国际采购、国际物流、服务贸易、商品展示及交易、配套金融商务服务于一体,成为西部国际贸易总部功能区。在北部人口集中布局的新开发区域,选址规划布局5平方公里左右现代商圈,作为商圈硬核的2平方公里真正按照“政府主导、立体开发、商住分离、人车分流”加以打造。现代商圈是现代商业、商务密集发展、汇聚商流、人流、物流及价值流的重要载体,是空间产出率最高的区域,是体现现代都市商业氛围及现代城市风貌的标志性区域,是城市最为基本的配套服务功能之一,一定要纳入规划,空间落地,由政府主导开发,切忌重蹈过去主城在新区开发中由开发商主导、企业自行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分散、能级低下、现代商业业态及要素难以聚集、商业氛围淡薄的老路。依托北部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汇集动漫、数字出版、建筑、工业设计等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与信息融合,培育科技文化创意产业。
  二是注重打造现代制造业载体,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支撑的高端制造业聚集功能区。已开发建设到位、基本完成产业布局的工业园区,重点任务是结构调整、提升产业能级,新区重点打造46平方公里龙兴工业集中区、30平方公里木古出口加工区、20平方公里复兴-水土工业集中区,作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空间载体。重点培育现代汽车、信息设备制造、现代装备、生物及新医药、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龙兴工业集中区按照园中园的思路规划10平方公里左右打造军民两用示范产业园区,作为建设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核心载体,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军工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聚集高端要素,整合区域军民两用产业及要素,形成集研发、生产、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中国军民两用示范基地,突出优势和特色,增强本区域作为国家国防安全后方基地战略地位。
  三是开放土地一级开发,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合作型产业发展载体空间。抓住台资西进,富士通、宏碁落户重庆的机遇,引进综合实力强大的台方战略投资者,规划20平方公里左右设立西部台湾产业园,作为台湾资本、技术进军西部的战略高地和区域总部。抓住长三角、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与港澳深或沿海开发较为成熟的重点开发区如苏州工业园区或浦东新区合作,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在引进资本的同时,引进产业、技术、渠道资源及管理运作模式。
  四是打造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培育高端农业要素聚集功能区。根据两江新区农业区域较大的特点,在城市规划区以外选择农业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及装备技术,根据西南山地农业特点,融种籽、种苗育种、农业设备研发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温室制造、生物技术、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于一体,占据农业产业链的高端,为西南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高端服务,作为西南农业与国际农业、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接轨的重要科技服务基地,条件成熟时可申请设立国家级现代农业开发区,填补西南国家级农业开发区的空白。
  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两江新区承担国家使命及区域职能的必然选择。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自主创新作为内生动力来推进,需要产业高级化来承载和引领。
  自主创新既是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能级、推动区域产业高级化的强大动力,也是解决产业根植性和本土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非常注重自主创新。特别是浦东新区,充分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手段,从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研发及产业化转化、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人才环境优化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为依托,为创新平台建设和政策体系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平台支撑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覆盖面窄,创新要素的聚集和整合能力较弱,离长江上游创新中心定位的要求差距很大。结合两江新区实际,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经验,两江新区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应实施以下策略。
  一是设立西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打造优良的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及要素聚集空间,实施载体带动策略。过去高新区和经开区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修建了专家公寓、留学生创业园等项目。
  但规模小、布局分散且功能较单一,聚集高端创新要素的功能和作用发挥极不充分,特别是不能满足大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对环境、配套条件、服务功能的要求。建议两江新区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专门性研发园区,设立西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承接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开办研发机构。除了注重研发配套功能如技术平台、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配套服务功能之外,还要搞好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走部市联合之路,引进国家创新资源。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在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争取中央各部的支撑,搭建起了一系列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这值得两江新区学习和借鉴。滨海新区在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0个产业技术研发平台,聚集了大部分国家科研院所和26所高校设立的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张江高科技园区有中国第一高新园之称,科技创新、科技孵化作用强大,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两江新区在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与中央各部委加强协作,积极争取与相关部委共建创新服务平台,争取相关部委支持设立国家级创新基地,争取相关部委的改革和创新在两江新区先行先试。
  三是自主创新的重点是走引进吸收再创新之路。滨海新区在重大项目引进方面,十分注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进,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环保、新材料和海洋科技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达400项,预计到2015年,这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的滨海新区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50%左右。与天津滨海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新区相比,两江新区的科技教育及创新资源等处于劣势,自主创新的重点应是走引进吸收再创新之路,更应注重对产业和项目的筛选,侧重引进技术结构高、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
  四是建立“知识产权发展中心”服务平台。依托北部新区生态科技商务中心区,建立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作为立足重庆,面对全国的共享公共平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力扶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国内外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的检索和引进中心,并下设前专利、前知识产权的登记信息库和交流中心,建立研发机制,为技术交流、学术交流服务,提高研发效率;建立种类齐全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价值评估中心;建立企业研发项目的调查、咨询中心;建立专业打击侵权、剽窃、抄袭等违反知识产权法行为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监督机制、上诉服务机制、严格执法机制;建立资金实力雄厚的科技研发高风险投融资中心,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发展。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新的重点发展对象即与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有关的现代服务业。大力扶持建设重点行业研发中心,形成对相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研发、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的协调机制;整合北部新区及全市已有的资源,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库和专业人才交流中心,为北部新区及全市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第三阶段,制定和实施研发技术专利化、专利技术标准化、标准适用有偿化、技术所得最大化的战略。
  五是制定和完善创新政策,形成多种政策手段组合、覆盖面广泛、重点领域有突破的创新政策体系。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