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羊绒产业集群发展与对策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世阳 时间:2013-02-14

 摘 要:通过对清河县多家羊绒制品企业的调查,以及对相关政策对企业发展的研究,总结了清河县羊绒产业集群的特点,对其现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产业集群;清河;羊绒

  1 前言
  清河县的羊绒行业具备了完善的市场体系,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誉。这种产业集群带来的是更为完整丰富的产销链条,更为先进的加工技术与生产线,以及更为高端的产品。此外,清河县突破了传统的依靠自然资源的区域发展模式,通过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当地农民和政府官员的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和产业发展的道路。
  2 清河羊绒产业集群特点
  2.1 “零资源”起步
  清河羊绒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不是以本地自然资源为依托,而是利用市场机制的集聚和配置功能,发展生产原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块状区域特色经济。羊毛原料多来自内蒙、新疆、宁夏、青海等地,产品一般都出口,是典型“零资源”起步的产业集群。如笔者走访的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其公司长年从内蒙古阿拉善牧区直接收购山羊原绒,阿拉善的羊绒是世界上最好的原料产区,其羊绒细度为14.5-14.8微米,拥有纤维比较长的特点,因此用此原料纺的纱线具有很好的抗起球能力,并且手感非常好。宏业集团凭借此种优质原料以及自身运营,首创了中国山羊绒“白中白”这一优质品牌。这种零资源起步的成功典范打破了以往的“因地制宜”的生产作业模式,消除了地域限制,给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2.2 良好的商业传统和高度的社会信任
  良好的商业传统和高度的社会信任为短绒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起到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前活跃在与纺织相关行业中的清河供销员队伍,为产业集群提供了最初的供销员网络和企业家群体,有利于起步阶段的初加工环节的起步。同时,基于社区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解决了清河羊绒起步初期的资金瓶颈;高度的信任又把产业链上的专业化厂商紧密联系起来,起到降低运行成本的作用。
  2.3 技术创新与扩散保证了集群的活力
  清河县对羊绒产品进行的技术创新,渗透到产业链的各环节。清河羊绒生产中的所有技术信息,在当地几乎都是全公开或半公开的,技术与贸易的信息充分的流动。在科技创新与技术扩散中,清河羊绒及制品日渐确立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技术支持。在资金体制方面,政府完善金融支持,加大对企业的贷款力度和贷款便利性;在资金补贴方面,政府只要实行退税减税以及贴息,基本满足公司要求;在技术研发方面,政府多次组织宏业等羊绒公司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鼓励羊绒公司与外界进行技术合作和交流,以促进企业发展;在人才获得方面,政府正在积极制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留住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2.4 关联产业飞速发展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清河县不仅羊绒产业不断延伸和扩展,其相关的产业和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已形成绒毛原材料采购、绒毛初加工、深加工、机械装备和成品销售、信息收集、毛渣购销、劳动力市场和培训等环节的产业体系。其中,原材料采购和成品销售两头在外,在清河县以原材料初加工、深加工为主,机械装备与之相辅。当然,清河当地也有原料和成品交易的市场。虽然绒毛加工特别是绒毛分梳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太高,而且易于被其他地区模仿,但是清河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单项技术和产品易于模仿,而整个产业集群的复制却绝非一蹴而就。关联产业的聚集,提高了清河羊绒加工的生产效率,是清河县能够在羊绒行业保持垄断竞争地位的关键所在。
  3 清河羊绒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3.1 知名品牌缺乏
  绒毛分梳是清河羊绒产业集群的优势所在,在巩固和优化羊绒初加工的基础上,清河大力发展羊绒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开发出雅宝思蒂等60多个商标。但从整体而言,集群内企业经营意识、产品深加工能力总体偏差,一直不能完全改变羊绒分疏资金占用量大、产品利润率低的情况,整体仍处于弱、小、散的局面,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因此,知名品牌的缺乏是清河羊绒产业集群的一根软肋。
  3.2 专业化分工有待细化
  目前羊绒产业分工协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初加工领域和深加工领域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分工,但仍以生产或经营同类、同档次的产品为主,停留于生产规模的低层次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阶段。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