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援助成果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志瑜 时间:2013-02-15
中国对非援助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基本指导原则,直接表现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其实质是尊重受援国政府的独立自主权,尊重受援国百姓的生存发展权。因而中国的援助能够贴近非洲发展的实际需求,广受非洲人民的欢迎和支持。从1956年至今的近55年间,中国对非援助的成果主要包括:
  ——援建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了50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较大的项目包括:全长1 860多公里长的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的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索马里贝莱特温——布劳公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突尼斯麦热尔德-崩角水渠、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以及目前正在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等一大批项目。
  ——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截至2009年底,中国提供援助在非洲建成107所学校,向29 465人次非洲留学生提供了政府奖学金。截至2010年6月,中国为非洲国家培训了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农牧渔业、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20多个领域。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非洲派出青年志愿者312名,提供了汉语教学、医疗卫生、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提供非洲发展急需的金融扶持和减轻债务负担。2007年至2009年,中国向非洲提供了50亿美元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2010年至2012年,中国计划向非洲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优惠性质贷款支持的在建大型项目,包括毛里求斯机场、赤道几内亚马拉博住宅、加纳布维水电站等。从2000年至2009年,中国已免除35个非洲国家的312笔债务,总计189.6亿元人民币。
  ——改善非洲医疗卫生条件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了54所医院,设立30个疟疾防治中心,向35个非洲国家提供价值约2亿元人民币的抗疟药品。自1963年起,中国持续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共向46个非洲国家派出过1.8万人次援外医疗队员,累计治疗患者2亿多人次,并为非洲培训数万名医疗技术人员。目前,有1 000多名中国医疗队队员在41个非洲国家提供医疗服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为非洲援建农业技术试验站、推广站、农场等农业项目142个,启动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并向非洲国家提供大批农用物资、农业设备。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33个非洲国家派遣了104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帮助非洲国家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等。
  ——开展减灾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6.8级地震,中国迅速向其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并派遣国际救援队,救灾援助总计536万美元。2004年,中国正式建立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援助行动更加快捷有效。近年来,中国向苏丹、马达加斯加、布隆迪、坦桑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莱索托、津巴布韦等国家提供了食品、帐篷等紧急物资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增强抵御灾害以及灾后重建的能力。自2004年以来,中国向苏丹提供近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向达尔富尔地区提供人道主义物资和实施打井供水项目。
  中国的对非援助是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经济困难的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在资金规模上比不上一些发达国家,但是由于中国的对非援助不附带苛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注重发展和民生的实效,因此受到受援国人民的欢迎和肯定,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外交工作的开展,对中国在国际上广交朋友、扩大影响、提高国际地位、抵制国际霸权主义势力、反对“台独”、创造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促进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71年“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可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