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零售商业区区位选择问题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辉东 时间:2013-02-15

摘要:零售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集中体现。在中国,零售业不仅是商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流通领域内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零售业的发展不仅表明商品市场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标志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它也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关键词:零售业;区位选择;要素;对策

  对于零售商业来讲,商圈区位分析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企业选择店址,在符合设址原则的条件下,确定适宜的设址地点。区位决策涉及大量投资,如在装修、租赁及其他区位使用等方面的投入。
  一、零售商业区位选择的要素
  本文拟通过对六家跨国零售企业2002—2006年在内陆扩张过程中区域选择的定量分析。说明零售商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对于六大跨国零售企业在华门店数量,我们收集了2002—2006年的数据,为了研究方便本文选取三个最为重要的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衡量商业整体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当地消费能力)、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门店数量(衡量当地商业竞争程度)。 我们采集了2002—2006年的数据,宏观指标采集时间段对应为2001—2005年。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门店数量,我们查阅了2002—200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得到了2001—2005年的统计数据。
  一般线性回归:
  我们一地区某一年份t,新开的外资门店数y,以前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Rt-1,社会零售总额NT-1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门店数Pt-1为自变量,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y=M+a Rt-1+b Nt-1+c Pt-1
  按年度对该模型进行回归,SPSS12.0软件运算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结果表明,外资零售企业开店数量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门店数量影响的显著程度是不一样的。2002—2006年,地区社会零售总额对其开店数量的影响显著,这说明外资开店的数量受一个地区商业环境的影响,外资在进入中国时会充分考虑一个地区的总体商业发达水平。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2—2004年对外资零售企业开店数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在2005—2006年则变得非常显著,置信概率超过了0.95。这说明尽管中国零售行业从2004年底对外资全面开放,但外资进入中国并不是盲目无理性的,而是在认真选择和考察之后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的地区进入,因为这种地区更具有消费潜力。而2005年以前,由于中国零售企业没有全面对外资开放,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时受到比较多的限制,因此很多外资在选址上可能无法按照规范、理性的投资原则进行考察,而可能因为拥有某种政府资源(如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及超国民待遇)而促使其在某地开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门店数量反映着当地商业的竞争程度,从2002—2006年的模型结果来看,对外资开店数量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外资企业在中国选择开店时并不把当地已有的门店看做竞争对手,这是因为它们有品牌、管理、资金、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内资企业与它们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不必顾忌。事实也是如此,大型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之后,周围商圈的中小零售企业会普遍感到有生存危机和压力,无法与外资抗衡。
  二、零售商业区位选择方法策略
  零售商业区位选择方法应考虑业态区位要求,不同的业态有某些不同的区位要求,对于那些大型的零售企业,由于自身的品牌效应,一般不需要选择在各级商业中心以依赖聚集效应,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地区性的零售店,不具有全市吸引力。以下具体论述三大零售业态(仓储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的区位选择。
  仓储商店。仓储商店指以经营生活资料为主的,储销一体、低价销售、提供有限服务的零售业态,一般采取会员制形式,只为会员服务。外国的仓储商店一般选址在城乡结合部或交通要道,以追求廉价的土地租金,降低成本。目前世界著名的仓储商店是普尔斯玛特和麦德龙,在大中城市中的选址都位于二环路以外。仓储式超市选址虽然远离市中心,位于二环路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靠近中心城区,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主要交通工具和消费习惯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