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现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丹丹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我国对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我国掀起了研究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浪潮,本文便是对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现状的综述。通过对前人研究的阐述,可以让我们清楚了解到我国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污染环境日渐严重,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环境会计应运而生,构成会计学的又一新的分支。环境会计(environment accounting),又称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是以特定经济主体对资源和环境影响为中心的会计。环境会计着眼于高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寻求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实现人类经济活动与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现状 
  与国际研究比较,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开始比较晚,始于90年代初,葛家澍、李若山(1992)提出了西方的环境会计,引起了会计理论研究界的强烈反响。孟凡利(1999)认为,加强环境信息的披露是建立我国环境会计最好的切入点。随后,为了缓和环境和经济的关系,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等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表明我国政府对环境会计的重视,虽然其未对我国环境会计的披露做出具体的规定,致使那时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都较为简单,但是在披露的报告中已具备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雏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学者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逐渐增长。查阅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那时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存在以下特点:一是肖淑芳、胡伟(2005)、李慧(2005)的研究中发现,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较多为定性描述,而较少用定量方式描述;二是吴嵘、王欣(2007)、张星星(2008)的研究中发现,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比较单一,且披露信息不全面;三是纪珊、王建明(2005)、尚会君等(2007)的研究中发现,我国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越来越多,披露的内容也越来越具体;四是吴嵘、王欢(2007)提出,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渠道比较散乱,主要是在年度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单独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董事长的报告中披露。影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具体包括:(1)公司规模:汤亚莉等(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公司规模正相关;(2)盈利能力:汤亚莉等(2006)、殷枫(2006)研究得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盈利能力正相关,而李正(2006)通过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盈利能力正相关;(3)独立董事人数:邹立(2006)认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的比例高度显著,而李晚金等(2008)认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的比例不相关;(4)监事会规模:王成(2007)研究认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监事会规模显著正相关;(5)行业类型:朱金凤,薛惠锋(2008)认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受行业类型的影响,不同的行业年报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不同。此外,部分学者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1)政府的监督管理:崔学刚(2004)认为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是政府监督管理的缺位;(2)内部控制环境:郑海英(2004)提出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是内部控制环境的缺失;(3)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翟治易(2006)指出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是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的缺乏,致使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综合上述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还有待提高。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