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价值论与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崔朝栋 李新记  时间:2013-02-15
    二、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论述了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
    根据马克思(1867,1894)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剩余价值论,正因为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人们实现社会生产以获取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产品或利益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并且利用先进的非劳动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活劳动,以及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稀缺性,才导致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产生,导致了生产资料归不同的主体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所有者或占有者不仅可以直接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经营获取收益,而且也可以把生产资料委托或转让给他人生产经营,自己凭借单纯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取得收益,不参与收益分配的所有权或占有权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及法权关系上的体现,又是生产资料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正如马克思(1867)所明确指出的:“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根据马克思(1867,1894)劳动价值论及其剩余价值论,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也是市场经济原则的体现,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归不同主体占有和支配的生产要素都采取商品形式,资本、货币等成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抽象表现”。企业、单位、个人等投资人股、购买债券、出租资产、把货币存人银行等,实际上是把归自己占有和支配的非劳动生产要素这种特殊的商品即“作为资本的商品”让渡给别人去使用,这同一般商品的让渡一样,对他人生产要素的使用者必须从企业经营所得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向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价格”或“所有权的报酬。”否则,生产要素所有者宁肯让生产要素闲置,也不会无偿让渡给别人。其次,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所有权的报酬”都是由市场调节,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生息资本虽然是和商品绝对不同的范畴,但却变成特种商品,因而利息就变成了它的价格,这种价格,就像普通商品的市场价格一样,任何时候都有供求决定。这种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生产要素价格,必然会引导生产要素所有者按照市场需求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调整生产要素供应量,对生产要素的投向做出合理选择,从而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市场配置效率的目的。再次,根据马克思(1867)劳动价值论及其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形式,是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
    三、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论述了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然既肯定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大贡献(实际上是肯定了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又肯定了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那么,他为什么又把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取剩余价值看成是对工人的剥削呢?这里的关键是要把生产要素参与收人分配本身与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是否合理区别开来,把生产要素参与收人分配本身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制度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基本分配制度区别开来。正像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像鱼儿离不开水那样离不开市场经济及其商品货币关系,但马克思依然在理论上把它们区别开来一样,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基本分配制度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人分配制度也是密不可分的,但马克思(1867,1894)同样能够科学地把它们区别开来。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阶级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就决定了劳动者运用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创造出的新价值,必然由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由资本家决定其如何分配。资本家支付给劳动者的仅仅是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而其他大部分新价值,则根据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在资本家之间按生产要素分配。可见,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实质就是资本家阶级利用商品经济的一般原则及其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一次又一次地占有和瓜分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之所以如此,就是生产条件分配的不合理,即资本家阶级独占了生产资料这个在生产活动中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对此,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因此,马克思并没有把资本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简单地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而是把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商品经济的一般制度与资本主义如何利用这一制度对劳动者剥削区别开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深人地分析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利用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三位一体”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透过劳动一工资、资本一利润、土地一地租这些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分析和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收人的真正来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内在联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分配关系的一般规律及其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内在联系:“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并根据这一规律,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分配关系不合理的真正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揭示出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实质。马克思(1894)明确指出:“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可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分配理论根本就没有否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人分配制度,他否定的只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不合理性及其所导致的收人分配的不合理性。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作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资本主义可以利用它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即资本家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同样可以利用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者即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此引起的复杂的产权关系及其商品货币关系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不同贡献,从而给生产经营者或社会带来的不同经济利益,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我国目前收人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和差距过大现象,同样不是由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市场化过程中财产的初始分配不公引起的。要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分配不公和收人差距过大现象,必须注重解决初始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