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昕 时间:2014-06-25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 勤工助学 管理
    论文摘要: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解决贫困生困难和发展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图书馆进馆阅读的人群不断壮大,进书量和借阅量飞速增长;同时,校区分散,馆舍面积扩大,服务时间延长,都加大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难度。现有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能及时跟上业务更新的速度,无法充分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因此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必然趋势。 
  1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意义 
  1.1 缓解贫困生生活困难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协助完成学业,而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最佳场所之一。图书馆可以提供的岗位数目众多,工作要求耐心细致,环境安静,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贫困生减轻在学习和思想上的负担。 
  1.2 解决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状况 
  高校图书馆的书籍数量不断增加,读者人数不断增多,而图书馆在学校严格控制教辅人员编制的情况下,不仅没有相应增加工作人员,反而有些部门甚至出现了缺编情况。同时图书馆应自身发展需要,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需求,又在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和延长开馆时间,无形中造成了人员的短缺和馆员的工作压力加大,劳动强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合理有效地让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帮助图书馆完成图书采编,整理入库,数据库录入等工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状况,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而且可以使馆员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的服务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 
  1.3 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图书馆和读者的良好互动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独生子女较多,参加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较少。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克服自身的不足,树立自信自立的信念,提高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缓解孤独感和交流障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图书馆也能在与勤工助学学生的交流中,了解现在大学生对对图书馆的图书需求和业务需求,从而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服务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达到图书馆与读者双赢的效果。 
  2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学生工作的随机性较强 
  一是由于学生勤工助学具有随机性,有时因为考试、补课或实习等情况需要请假,打乱了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二是学生流动性大,有些学生只做一两个月就不再干了,这就导致图书馆要不断招收新学生,不断地做岗前培训工作,加大了馆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管理,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难度。 
  2.2 学生工作意识不强 
  图书馆目前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大多局限于体力劳动,如图书分类整理等,缺少技术含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有些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在思想上存在偏差,认为勤工助学只是为了帮助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不够珍惜工作机会,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意识,甚至有时会发生错架、迟到早退、上班时间看书,把工作量堆积给下一位同学等不良现象,影响了本部门的服务质量,也很难有什么工作成绩。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