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价值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永年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和谐社会 生产关系分析法
  论文摘要:提出和阐述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劳动价值论是宣扬劳动者社会贡献的理论,代表了最广大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分析法,是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的理论武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坚持价值创造制约价值分配,并实行以“富民”为特征的新型发展战略。
    我国见诸报刊的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学术论文可以说汗牛充栋。然而,对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探讨更应立足于对其社会意义和作用的研究。马克思在当时欧洲那种人与物关系颠倒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构建他的劳动价值论时,不仅仅将其作为理论体系的一般基础和出发点来对待,更有着批判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和为广大劳动者伸张正义的深层社会意义。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论又成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纠正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种种不和谐因素和构建和谐社会生产关系不可替代的理论武器。
  一、坚持劳动价值论所代表的最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立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第一理论。马克思《资本论》的撰写目的是从理论上剖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生、发展和走向,这部著作是以商品作为展开叙述的起点范畴。马克思说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对单个商品形式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分析而得出的理论。我们知道,商品经济社会是一个存在不同利益主体和讲求所有权的社会,一个以人和物的颠倒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但是,马克思对于这样一个社会经济的解剖,却以劳动价值论开始,将其作为其余理论的前提和赖以形成的基础,这本身就是在宣告劳动对于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宣告劳动者阶级对于人类社会的创造性作用。可见,劳动价值论是宣扬劳动者的社会贡献的理论。政治经济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相比,其最大的特质是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例如,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三十九个信条中的三十八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人的三十九分之一进行的攻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在于它代表最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劳动价值论作为经济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正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一利益属性的宣示。正由于劳动价值论代表了社会最广大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每逢有重大社会变革之际,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是非争论便会首当其冲。
    就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身来说,其首要或核心之点是回答价值的实体或本源是什么,即认为价值是由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形成的。“一切劳动……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所谓抽象劳动,即是劳动者生产商品时所进行的各种具体劳动中的“共同东西”,或者说,是对多种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有用性质”的抽象,从而是各劳动者“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马克思认为,抽象劳动不是对于一部分劳动者的生产性劳动的抽象,而是对构成社会分工体系的所有“有用劳动的总和”的抽象厂也就是说,不只是一部分人的劳动,如“精英”的劳动、“老板”和“老总”的劳动创造价值,其他更多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生产性劳动也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涵盖和代表的是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全体劳动者的经济利益。由此,尊崇劳动价值论,就是尊崇全体劳动者的劳动,而不仅仅是“老板”和“精英”的劳动。普通工人、农民、进城的农民工,他们的劳动也同样应得到尊崇。
    价值作为抽象劳动的凝结只有在人类平等已经成为国民牢固的观念时才能揭示出来。在今天的中国,正因为劳动价值论是对全体劳动者的劳动和他们的经济利益的概括,决定了该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共同富裕”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理论规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应有利于奔向共同富裕目标,而不是造就出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的状态。正因为劳动价值论代表广大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包含着共同富裕目标,这一理论才能成为“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理论支撑点,是将劳动过程的诸生产要素区分为主体和客体。马克思认为,人即劳动者是劳动过程的主体要素,生产资料是这一过程的客体要素,从而将劳动过程概括为是“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从而生产出产品的过程。劳动工具无论多么先进,它也是人的劳动创造的,马克思将其称为“物化劳动”、“死劳动”,并且机器等这些死劳动不在新的“劳动过程中服务就没有用……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核心论点,在于强调只有劳动者的生产性劳动才创造新价值,其他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而只是转移其价值。劳动价值论肯定了劳动者阶级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为劳动者阶级立论。劳动价值论也就是宣扬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以人为主、以人为本。我们尊崇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就是要在面对多种客体生产要素所有权获取价值分配面前维护广大劳动者的经济权益。我们在观念和政策上,应在维护资本所有者权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不受侵犯,因为人是主体,是首要的生产力。
  二、劳动价值论是以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为宗旨的社会生产关系分析法
    说劳动价值论是以维护最广大劳动者经济权益为宗旨的社会生产关系分析法,包含着两层涵义:其一,就其一般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质上就是一种以社会生产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分析方法。马克思自己就认为,他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当然也具有这种方法论性质;其二,就其特殊性来说,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其他理论部分相比,劳动价值论最为鲜明和集中地体现了最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因为该理论的全部内容就是阐明财富和价值创造的社会主体和源泉。将这两层涵义合在一起,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分析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来达到维护和保障广大劳动者经济权益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中,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和目的。在《资本论》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劳动价值论是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矛盾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对抗性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暂时性。而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方法是用于研究我国现阶段经济中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弄清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及其原因,目的是使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及各社会群体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趋于和谐。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余年里,由于经济制度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转换,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社会结构及其矛盾运动正在形成。由于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曲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及其物质利益关系在重新组合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表现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利益差别扩大,即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各社会阶层之间在发展上和收人分配上的差距存在不断拉大的趋势。实践需要我们运用劳动价值论的生产关系分析法,从保障广大劳动者权益的立场出发,分析社会经济总体中各局部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对立和冲突状况,探寻出造成这一结果的制度和机制原因。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从深层次上形成一套社会各阶层都来分担社会转型成本、公平分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新机制,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社会生产关系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独有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它在具体内容上可包括:城乡关系分析法、部门关系分析法、区域关系分析法、资本与劳动关系分析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分析法等等。社会生产关系分析法的实质是分析社会经济整体中的各个局部之间、各要素之间以及各社会群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而劳动价值论的立场和方法所体现和要求的,则是在这些方面的社会生产关系分析中,如何能够在保障最广大劳动者权益得到增进的同时构建起社会的和谐关系。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