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倾力打造精品安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苏椿力 时间:2014-06-01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职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职工素质的三条途径,通过
三条途径的构建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提升;职工素质;打造;精品安钢
        当前,安钢“三步走”发展战略如火如荼,一个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钢铁强厂、一个现代化的大钢即将巍然屹立在中原大地,安钢已毫无置疑的挤身于中国大钢之列。而前进中的“大钢”对干部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安钢雄起的需要,安钢干部职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大钢发展的要求,什么样的职工才能肩负起安钢大步跨越、崛起中原的重担与神圣使命?笔者认为,打造三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即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知识型产业工人队伍,是安钢阔步向前的动力和源泉。
        一、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打造精品安钢的关键
        就安钢来讲,几十年的稳健经营、滚动发展,保持了27年持续盈利的良好业绩,可以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多年来,他们解放思想,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创新管理,勇于开拓,用心血与汗水推动了安钢的蓬勃发展。
        当前,安钢正处在加快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建设千万吨级钢铁强厂的关键时期。千万吨级,将是安钢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和新的里程碑。随着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随着集团公司各项重点战略转移的逐步到位,我们面临着如何驾驭全局,如何进一步转变领导方式、管理方式等重大问题。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发展,领导干部是关键。安钢领导干部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因此,在打造千万吨级的钢铁强厂的同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于打造精品安钢至关重要。
        一是强化“争先”,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千万吨级的钢铁集团,需要大型化、现代化的工艺装备,更需要我们有一个解放思想,进取的心态,“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安钢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思想解放的程度影响着认识水平的高度,观念更新的力度影响着企业发展的速度。担负着建设现代化钢铁强厂的历史重任,领导干部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适应,要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保持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才能开阔视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也只有把创新落实到发展上,落实到管理水平的提高上,落实到“指标最优”特色管理优势上,落实到产品结构的调整上,才能立足实际,多谋出路,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要创新,就要敢于否定过去,敢于挑战权威,敢想才能敢干,没有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的精神,就不会干出新事业。要创新,就要增强风险意识,敢于为事业冒险,思想境界才能提高到一个新层次,才能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也才能打造出精品安钢。
        二是要强化学习,提高学习力。安钢的结构调整正在向纵深发展,现代化大生产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全新的知识集成型生产方式,对管理、技术、操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思维方式和工作视角,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贵在积累,学习贵在坚持。加强学习,要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要适应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的需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持之以恒提高业务水平。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努力增强在知识上的积累能力,管理上的驾驭能力,业务上的钻研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要注重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打造精品安钢中,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三是强化责任,增强把握大局能力。适应钢铁强厂的要求,需要各级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强化责任,就是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强烈的进取意识,思想超前,领导有力。讲大局,就是要服从服务于集团公司的整体工作,当前最重要的大局,就是加快建设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钢铁集团,广大干部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要放到这个大局上来,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一切行动听指挥,以自己扎实的工作,确保全局目标的实现。只有做到了讲大局,讲责任,才能真正为打造精品安钢贡献力量。
        二、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打造精品安钢的保障
        21 世纪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是竞争的焦点。如何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栋梁,培训是必经之途。近期,国家经贸委已经做出规定:在投资一个项目时,必须要有相应投资比例用于人才或职员培训。
        宝钢在20 世纪80 年代初引进当时世界先进技术装备,20 多年后仍是我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宝钢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走“引进--- 消化--- 跟踪--- 创新”之路,把引进建立在开发人才的基础上,把培训工作当作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 
宝钢每年的培训计划,同生产、经营、科研计划一样列入年度计划,下达给各部门,并作为考核依据;宝钢董事长每个季度都要检查一次培训工作,专题讨论职工培训问题。宝钢认识到,要创世界一流技术经济指标,永久保持先进,就要靠一流人才、一流培训来保障。而且宝钢的培训经费充足,每年都在增加。1994 年以前,宝钢除按工资总额1.5% 提取培训经费外,每年还购买100 万---150 万元用于培训的固定资产;从1995 年起可以按年销售总收入的50/00 提取年度培训经费。宝钢的培训设施完善,用275 万美元全套引进美、日、德3 家公司的焊接、仪表、电子、液压等4 个培训工厂,并扩建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干部培训基地,包括管理基地培训中心以及计算机教学、冶金生产过程仿真、外语、电化教育等4 个系统;还拟在日、韩、德和中国香港等地建立固定的海外基地,加速培训一批国际化的经济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