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广金 时间:2014-06-01
  论文摘要:论述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面临的困难,阐述了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分析了这一教学模式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项目;教学模式;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为用人单位输送具备合格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毕业生的重任。基于这一定位,我国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并总结了多种教学模式。在诸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成效、实施成本及推广的方便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笔者拟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是指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分析制定出专业岗位群(完成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确定相应的课程及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明确需要培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教学载体。教师和学生代表结合课程教学计划与企业共同确定项目完成的周期和质量。学生学与做结合,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完成教学,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企业负责将项目相关信息与教师和学生沟通,参与学生完成项目的评定及验收,有偿或无偿使用相关的教学成果。 
  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 
  职业能力是指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职业心理特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专业教师对本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认识不清高职院校负责编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师多缺乏本专业岗位群的相关工作经历,在计划编制过程中没有负责任的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参与,专业教师对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定位不准,编制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不适应企业需要。 
  教学受到环境的局限高职院校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缺乏企业经营所面临的资金周转问题、生产时间与质量压力、市场竞争等真实环境的传统课堂教学里,学生很难练就专业相关岗位群所需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传统课堂中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在面临具体工作任务时往往不知如何运用。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近年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与美国筑艺集团、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重庆伊沃克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了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探索。实践表明,合格地完成了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学习任务的学生,在对企业的认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没有参加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学生。此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作用如下。 
  可使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职业能力定位更准确实施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需要专业教师在授课前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项目分析出完成工作的职业能力,由此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通过这一工作,专业教师在编制人才培养计划时,对本专业岗位群(完成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内容的认识将更加准确,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将更加科学。 
  可较好地实现学校课堂教学与具体职业的挂钩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证明,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很难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能力,在参与企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时,将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降低。调查表明,现实中大多数企业提供给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多以低技能要求的体力劳动岗位为主,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既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可提供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和一定的经营压力,对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