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下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化烨 时间:2014-06-01

摘要:随着山东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二元经济对中小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二元经济结构是山东省国民经济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建设中,城乡发展脱节等一系列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已经深刻地显现出它的负面影响,并威胁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以山东省为例,研究二元经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山东;城乡二元经济;中小企业;政策建议

  1 山东省二元经济环境分析
  
  二元经济被普遍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就我省而言,农业的面貌和村镇的结构并没有因农村与城市的初步融合而改变,农村城市化依然进展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进一步显现。占人口70%多的广大农民和土地面积80%多的广袤农村,根本不可能将如此多的人口集中在小范围的城市,更不可能留下如此之多的农村而不考虑城市化。从解决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着眼,锁定最终我省必须实现广泛的城市化这一根本目标,必须发展全面的工业化,才能实现全面的城市化。
  
  2 二元经济下山东省中小企业的挑战
  
  2.1 中小企业受到的歧视性待遇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政府优先选择了发展重工业、大型国有企业的经济战略,并通过一系列的计划或行政手段,来保证这一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资源被大量的抽取到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就受到不平等的待遇。长此以往,导致中小企业内部体制不顺,社会服务体系滞后等问题
  
  2.2 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面临瓶颈
  二元经济致使农民工就业难,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体系的影响,我省农村劳动力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差,严重阻碍着农民工在城镇中小企业的就业。由于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增大,效益降低,转移矛盾加剧。此外,我省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户籍壁垒”限制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已造成一些地区的人才退化和另一些地区的人才浪费。作为阻止农民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强有力的闸门,户籍制度严重限制了劳动力流动,钳制了消费,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2.3 二元经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长期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抓大放小,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非常有限,有相当多的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中缺乏资金,大多数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有资金的积累。而国有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支持明显高于个体经济、联营等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扭曲的“二元经济”,这种经济现象可以解释为中国面临着经济同时过冷又同时过热的问题,通胀和通紧并存。过热的行业如房地产、股市、钢铁水泥和一些大型国企以及为他们提供资金的银行、证券公司;而过冷的行业则是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由于投资营商环境不断恶化和地方政府长期以GDP为纲的执政理念,银行从过冷的中小企业大量收回流动性,打给过热的地方政府继续从事以拉动GDP为主导的工程建设比如钢铁水泥等大型国企。而且,由于央行的宏观调控失误,不断上升的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进一步打击了二元经济下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于是这些过冷行业的企业家把很多应该投资的钱不投资了,转而打人过热的部门去炒楼炒股。反观中小企业,他们不得不向地下金融借钱,对平均利润不高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又是沉重的包袱,以至于最后纷纷倒闭。
  
  3 二元经济转型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
  
  城乡二元经济转型的目标是城乡一体化。而城乡一体化涉及城乡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空间、基础设施等,这就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3.1 空间一体化
  表现为以提高城乡经济社会组织化程度为核心,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努力形成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形态。
  
  3.2 人口一体化
  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在客观上要求城乡人口能够自由迁徙,相互对流,居民流动和居住不受户籍限制;城乡人口享有同等权利、同等待遇,取消各种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这对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引进瓶颈问题非常重要。
  
  3.3 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
  城市的资本要素可以积极进入乡村,进行农村开发;科技资源要发挥城市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进人才机制创新,吸引城市人口去农村创业;运用城市较为发达的资讯手段,推进农村信息化。创造条件,更新制度,吸收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在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组合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和中小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