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知识型组织 知识型员工与激励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邓艳华 时间:2014-06-01
  论文关键词:知识型组织 知识型员工 激励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知识型组织应运而生,知识型员工是伴随着知识型组织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本身独特的特征与激励需求。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管理,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才能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知识型组织的发展。

  1 知识型组织
  根据瑞典企业家与财经分析家卡尔·E·斯威比博士的理论.知识型组织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性:一是知识型员工成为知识型组织中的大多数:二是客户和供应商为知识型组织的生存需提供强化其知识基础的支持:三是知识型组织能够快速和持续地增长。
  所谓知识型组织是指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那些擅长创造、获取、转换、共享和利用知识,并能够根据新的知识与形势调整其行为.而形成的以知识为基础的开放、互动的组织结构。在这种新型的组织中.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对组织的知识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知识、知识管理、智力资本、智力产品构成知识型组织的四个核心要素。知识型组织有两种,即知识密集型组织的知识创造型组织。知识型组织包括形形色色的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营销顾问公司、软件公司、IT企业、大学乃至大多数政府机构、军队和一些制造型公司。
  2 知识型员工
  知识型员工fKnowledgeWorker),又称知识工作者,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以知识工作者的概念提出来的。他将“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称之为“知识型员工”,特指经理或执行经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员工是指这样的一类群体.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教育和知识水平.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脑力劳动者。
  知识型员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拥有知识资本、使用价值高、自主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独特的价值观、蔑视权威、流动意愿强、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风险性高、忠诚度差。
  3 激励管理理论概述
  激励管理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工效学都要研究的问题,也是管理中应用性最强的理论问题。对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激励问题,自20世纪初泰勒开创管理科学以来.一直是管理学的研究主题。管理学激励理论经历了由单一金钱刺激到满足多种需要、由激励条件泛化到激励因素明晰、由激励基础研究到激励过程探索的历史演进过程。管理学激励理论往往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对激励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确定影响因素.寻找科学的激励方法,旨在提高激励结果的有效性,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激励理论要么是基于人是“经济人”、“理性人”的观点,要么是基于人是“社会人”的观点.要么是基于人是“感情人”的观点,要么是基于人是“自主人”、“决策人”的观点。目前,西方比较经典的激励理论主要有:一是关于“是什么激发或驱动行为”的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二是关于“是什么引导行为方向”的激励理论,如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凯利的归因模型和韦纳的归因理论:三是关于“是什么使行为得到维持”的激励理论.如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理论的成熟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管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
  4 知识型员工激励管理的策略
  4.1实施知识资本化。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对拥有核心知识能力的员工,可以采用技术人股的方式给以技术价值的承认;对知识管理方面的员工可以用管理人股的形式鼓励其工作积极性。通过股票期权,组织成为“人人有份”的利益共同体,员工成为组织的主人,得以分享组织利益,使得知识型员工的个人收益与组织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组织的忠诚度.有利于激励知识型员工对知识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核心技术人员潜心钻研专业技术,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薪酬体系尤其应该充分体现知识对组织价值创造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