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01
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选择合理的财务目标对企业具有现实意义。财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价值导向,企业价值导向的演绎着财务目标的发展。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危机以前,以股东利益为主体而提出的净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关注除股东以外的相关者利益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财务目标从股东价值为导向逐步转向以相关利益者为导向。笔者认为,追求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存在一定缺陷,相关者利益最均衡是企业应该追寻的现实目标。
一、最大化目标的不可实现性
从财务目标的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财务目标包括目标主体和目标内容两个基本部分。财务目标主体经历了从股东到股东和债权人(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到利益相关者的转化,这同企业治理由股东为主的单边治理发展到现在的利益相关者的多边治理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对企业本质认识的转变。然而,在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目标体系下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混淆了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将两者的利益混为一谈,这实质上也是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否认;第二,利益最大化说明了实现财务目标的内容,也说明了其实现程度,但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日趋严重的今天,企业利益要求主体多元化,企业的经营者成为利益相关者以专用性资源投资为纽带的共同治理,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也就取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较量。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目标之利益最大化就具有不可实现性。下面笔者对集中最大化目标的缺陷分别作讨论:
(一)利润最大化 一般认为,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最原始的目标描述。与亚当·斯密·大卫、马歇尔的经济理论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是企业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就增加得越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合理配置并有效运用资金、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全面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该目标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利润作为一个绝对数,不能反映出实现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揭示资金效率(即单位资金收益或每股盈余);其次,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以及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三,没有考虑企业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者不顾风险大小,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根本利益;另外,利润期间的计量也存在问题。
(二)每股盈余最大化 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改进是每股盈余最大化(也可描述为单位资本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应把实现的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出单位股票(资本)的盈利能力,以此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未考虑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关系的缺点。但事实上这种财务目标同样不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说明每股盈余最大化时间的长短。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时也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由于衡量的是企业整体价值,它代表着资本市场参与者对该企业价值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全面充分地考虑了该企业目前和将来可能的获利能力,也充分考虑时间、期限、风险等与企业价值有关的各因素,能克服上述弊端,但企业价值不易确定,在现实中可操作性不强。无论是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都没有考虑到企业利益主体多元化对企业财务目标选择的影响,使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具有不可实现性。
二、利益均衡目标的现实性
当今社会,和平与是两大主题,但两大主题都离不开和谐这一前提。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和平;只有和谐发展,才能持续发展。财务目标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离不开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利益均衡,单纯、孤立地谈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不切实际的,也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最终使个体利益难以保全。虽然也有人提出,在实现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如果其经营过程中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或者要求,面面俱到,必然会损伤效率,影响企业价值增加的速度,并最终损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但笔者认为,企业的利益不是孤立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更不能忽视社会的和谐。谋求企业的发展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利益各方的利益均衡,才能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所谓的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主导方利益最大化等说法和提法都是不可取的,是片面的、非长远的目标。作为财务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非常现实和理性的选择,不能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指导实践,那样对于企业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三、企业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财务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债务人、雇员、供应商、顾客、政府、银行、保险机构等。这里的利益均衡是动态的均衡,是不断博弈的过程,且贯穿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即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始终应兼顾各方利益。在谈判中,只有互惠互利才能达成协议,如果一方总是只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实现长期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应定位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