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发展的风险及其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秦江萍,段兴民  时间:2014-06-01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在目前已有的企业创新风险案例的研究中,无不把企业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监管部门疏于监管列为企业创新失败的体制根源。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吸取历史的沉痛教训,积极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从而使企业的创新发展在制度上有一个根本保证。1.企业总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风险管理总框架。目前,大多数企业往往是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由销售部门负责,技术风险由技术部门负责,没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管理企业总体的风险。企业应由最高层次决策者组建总部级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与企业整体管理政策和创新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总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原则。2.明确有关业务部门在风险管理体制中的分工。根据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风险管理总构架的政策、程序和原则,企业可以建立相对独立、互相配合的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赋予现有企业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的职能。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由企业规模、管理成本等多种因素而定,但各部门都必须各自向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特别是企业风险管理监察部门应在职能上绝对独立。3.建立风险管理的业绩评价和报告制度。业绩评价主要是通过监测估量已发生的风险管理项目,判断它们是否增加了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的增加可以有增加收入,减少经营和创新成本,以合理的支出规避、减少或转移风险等三种形式。良好的业绩评价制度,必须配以良好的报告制度,保证企业上下各层次信息畅通,以便将经营状况、创新项目进展和企业风险状况及时、准确地汇报到企业高层决策者。4.健全风险管理体制内部监控机制的四项重要制度。(1)权限制度。企业对风险管理手段的应用应为不同的限额所控制,任何部门及员工未经授权不可任意为之。(2)经营、创新等与风险监控职能相互独立制度。同一名员工不能同时从事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工作,如负责销售的员工又同时记账,从事新产品开发的员工又同时负责原料采购等;从事风险监控的员工不能从事监控对象方面的业务。(3)换岗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定期调整风险管理业务部门主管和业务人员的工作,形成灵活的换岗制度。(4)违章处罚制度。所有未经授权或越权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都属于违章,违章事件一旦发生,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立即进行审查,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以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感。

  (二)加强风险论证工作
  因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去正视和对待,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经营决策和创新决策实际工作中,既要强调可行、有利的一面,也要重视不可行、不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牢固树立“风险和权利对称”观念,结合本企业实际,加强风险论证工作。1.根据权利与风险对称的原则,逐步建立决策责任制。所谓权利与风险对称,就是权利使用主体为自己行使权利的不良后果承担相应的风险(包括经济责任)。权利越大,责任越大。根据权利与风险对称的原则,制定企业创新“决策责任制”,旨在建立一种对决策者加强约束的机制,以防范风险并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建立了创新“决策责任制”,由于非客观因素引起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是必须要承担责任的。2.把风险论证纳入决策程序和考评制度。加强风险论证必须要有制度保证。在工作制度及工作业绩考核中,要把风险论证作为决策程序的一个主要内容和重要步骤,作为评价某项研究成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项决策研究报告只有有利条件的论证,而无不利条件的论证,或对不利条件的论证不深透、论据不足,则不能算作一个好的研究成果。反之,能对项目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进行充分论证,对其中的不可靠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就应得到重视,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3.规定风险论证的内容。在风险论证中,要明确规定论证的内容,即首先要明确项目成功的各种必要条件,然后对每个必要条件进行可靠程度和落实程度的论证研究。如产品创新的风险论证,应当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的需求、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适用性、价格水平高低和市场竞争力、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基础设施和系统配套、费用和承受能力等。这些条件中只要有一项不具备,都可能会带来风险、造成损失。
  (三)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是以新技术和知识资源为基础,以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技术密集型新产品或新型服务为手段,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标的投资。风险资本通过培植企业创新活动,促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从而加速并推动了新经济的形成。风险投资本身也是重要的知识产业之一,它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从新经济角度看,风险投资实质上是有关风险型创新的信息、知识和理念的载体,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实质上也是一个创新信息、知识和理念的互动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凭借各自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创新企业获得必需的资金,风险投资者获得资本增值。因此,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通过发挥风险投资的内在功能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
  (四)加强创新管理。1.增强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世界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是企业创新发展规避风险的有效保证。首先,企业要把创新作为自己长期的战略目标,把加强创新视为企业的永恒主题。其次,通过成立创新领导小组,以企业总经理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对企业胄勺创新战略进行筹划、决策,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创新思想得以有效的传播,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再次,企业领导者要善于运用组合创新策略,充分发挥企业各方面的潜力,减少创新风险。2.加强规范化的管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就必须建立一套管理规范来规范企业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职责、奖惩升迁、每位员工的权限等,使企业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飞跃,避免企业因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混乱。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应实行整体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生产、开发、营销、组织、管理等业务科学化、规范化;要严格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实现“例内行事”(不必请示)和“例外行事”(必须请示),使常规工作效率化、重大工作慎重化,同时应制定合理的集权与分权,形成有效的权责制度。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被人们称为管理科学发展的“第四次革命”,它包括经营理念、模范人物、仪式和礼节、文化网络四个方面的内容。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企业全体员工人生观、价值观与企业发展战略完美结合的体现。企业通过模范人物的塑造,结合企业的各种仪式和礼节,并利用文化网络的传播,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以指导员工的日常创新行为,最终形成一股凝聚力,把所有员工紧密团结在企业的周围,使员工能够自觉地在各项创新活动中自由发挥。3.构建合理的企业组织。企业组织应当与企业的规模、发展战略和企业的长期经营目标相适应。创新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快速的规模膨胀,这就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具备充分的柔性、敏感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企业快速增长的需要,减少相应的风险。创新型企业必须突出创新这一基本特征,建立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产品制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产品部是核心,而各职能部门则演变为辅助部门,为产品创新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持。这种组织形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集中和组织的扁平化,为企业并行性工作方式的实现提供了保证。4.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理智化。应提倡群体决策。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要突破原有以领导者为核心的企业决策模式,通过共同目标的建立和广泛授权,建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群体决策模式,这样可以避免仅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及经验进行重大问题的决策,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同时还要善于将先进的决策方法运用到企业日常的决策中。新经济时代企业员工素质较高,为群体决策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应建立企业创新信息服务中心。及时有效的信息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企业可寻求建立一个创新信息服务中心,突破企业原有的信息收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靠互联网络、数据库、知识库及模型库等现代化的工具,为企业的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5.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新技术开发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提高自己对技术创新的适应能力,做好技术储备。这要求企业要加强项目管理,促进从项目的立项、开发、中试到生产等环节管理的科学化,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增加技术创新成功率。
  (五)注重开发利用失败创新项目的潜在收益。失败创新项目固然使企业在可用经济指标量化的显性收益上遭受损失,但它存在的一些不可量化的潜在收益对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创新项目的潜在收益主要体现在提高后继创新项目的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后继创新项目的失败率,减少后继创新项目的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耗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开发利用失败创新项目的潜在收益。对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在创新项目管理上必须改变以往把选择和评价注重点完全放在显性经济效益上,而相应忽视一些潜在收益的观念。在创新方向和创新项目选择上,应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放在企业发展战略层次加以考虑,以充分享有创新项目存在的潜在收益。企业在创新项目的选择时,应尽可能选取对企业具有“潜在收益效应”的项目。这样即使项目失败,也不会对企业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并可保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持续性不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