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丁琳 时间:2014-01-03

  4、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利益关系在体制或制度方面所作的一种制度安排。会计系统隶属于公司体系内部,必然受到公司治理的影响。当企业组织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时,会计系统可能成为内部人控制条件下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使会计准则得到有效执行防范舞弊行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如:法人股东持股比例高,使得股票市场“用脚投票”的功能难以发挥;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报告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政府会不自觉地干预企业经营等等。
  
  5、我国会计界参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较小。我国1997年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察员,为我们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空间。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冯淑萍也作为亚洲的代表被选人准则咨询委员会。2001年1月1日,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开始运转,以往以注册会计师为代表、按形成的理事会的政治化决策过程被专家决策程序所代替。也就是说,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将大打折扣。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不能采取被动的态度,而应争取主动,在国际协调中取得发言权。
  
  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对策
  
  为了中国经济的更快更平稳的发展,为了保证中国会计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在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协调会计准则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会计准则是国家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整个法规体系而存在。它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各方利益向背,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共同存在和发展。会计准则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包括:①会计准则与证券交易法的协调;②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协调;③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
  
  2、加快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般而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需要构建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制定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考虑我国国情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以前没有在会计准则之外再另外制定“概念框架”作为行动指南,若直接制定一项与会计准则分离的、理论性的概念框架,则很难被大众普遍接受和理解。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国在制定财务概念框架的过程可以分两个步骤来实现:第一步先修改、充实现行的基本准则;第二步,等到将来时机成熟,基本准则可以转化为更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3、补充和修订会计准则内容。对我国实务中尚未出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出现的经济现象,其准则的制定,在考虑我国经济环境具体特征的基础上,可采用国际上多数国家所应用的比较先进科学的方法,也将有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同时,理论界应当对此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讨论,进行前瞻性研究,并随时关注国际研究动态,使我国会计准则跟上国际化的步伐。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我国,要真正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在继续准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的同时,应当强化会计监管,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确保会计准则制定发布后得到有效执行。建议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的意识,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促使管理层在真正提高公司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依靠非正常交易及关联方交易等操纵利润;要鼓励和支持信息评估、分析、传输、咨询等行业的发展,提高投资者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公开披露信息对市场的作用。
  
  5、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如何在新的体制下体现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和利益,是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形成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我们应通过咨询委员会这一渠道,了解、跟踪、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动态,争取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过程中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降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成本。具体而言,我国应介入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积极开拓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空间。应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向双向主动的会计协调方向发展,既有选择的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又要将我国会计准则介绍出去,在欧美主导的国际会计标准体系中注入新的力量,使这个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