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高师素描教学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6
内容摘要:当今的素描观念在的影响下已经走向了多元化的趋势,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素描教学,在新形势下选择什么样的素描画法作为我们的主要教学内容,在素描基础性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又应该如何有别于传统的素描教学等,都是现在我们需要对高师素描教学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位的。 
关 键 词:高师 素描教学 
 
高师美术教学中的素描教学,因为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多年来一直是教师们探讨且有争论的课程。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各种表现形态上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的现代派美术的冲击下,美术工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对高师素描教学有新的思考和定位。 
高师美术教学从宏观上看,是要给予学生艺术的基本经验与方法,培养未来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基础美术教育师资,注重和加强师范职业教育。从微观上看,要为学生能够从事普及性美术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也就是说,高师艺术院校不能将个人风格、艺术表现力作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为将来可能成为美术的普及者打好造型和创作的基础,首要的是造型基础。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基础。提高学生的一般造型能力,是艺术的首要前提,也直接影响到绘画语言。绘画语言是以可视形象来反映客观事物,造型能力也是一种描绘能力。对客观事物的准确刻画,造型能力不好等同于没有绘画语言。所以素描的这种基础性定位在学院中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现代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在提高学生造型技术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学生对素描就是机械的描摹客观世界的终极认识,明确素描教育的性质。 
绘画的基础很重要,打下什么样的基础,画出什么样的画。素描作为绘画的一门基础课,从课题的设置到教学的实施,除了严格地再现造型和技能训练,还应在客观描绘的基础上导入主观的表现手法,鼓励艺术再创造。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问题,探讨对现代高师素描教学方法的观念和认识。 
 
一、明确素描价值所在,感受素描强烈的时代气息 
 
素描有为其他艺术品种服务的特性,自身也有其独立性。它既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基础,又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去抒发感情、表现社会生活,这是学院派素描艺术的主要特征。那么它既然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就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价值,也就值得在素描教学中去摸索和表现这种独立的审美价值性,而不仅仅是重视素描的技术性基础地位。 
素描从一方面来说也是观念和思想上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也应有自己强烈的时代气息。21世纪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也是后现代主义发展的背景,学院派素描教学在这种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中不但要稳定素描的基础性定位,更要与时俱进,体现这种强烈的时代感。 
以素描的基础性定位不变,素描的基础性训练却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改革,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理应选择符合时代特征、体现民族精神、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素描样式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 
 
二、素描基础性训练认识中,应渗透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取向 
 
现代主义艺术氛围下的各种艺术素材铺天盖地,有些观念艺术对学院素描训练和创作非常之不可取,这就体现出仅有美术史论来支撑学生的思想是不足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艺术思辨能力的,也使学生做不到把艺术语言通过与人文思想的融合而加以升华,只能是在技术层面纠缠,进入不了艺术本质层面的学习。所以我们的基础教学中也应加强审美教育,在基础性训练和创作中渗透一些哲学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理念。 
另外,我国素描教育基础的训练方法,基本是从国外学来的,讲授的内容和教材基本上也是西方的,这就容易给学生头脑中建立一种西方的审美观和思想意识,而又不能深刻融会贯通,反而对本民族的艺术缺乏应有的研究和继承,也导致一些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浅薄无知乃至鄙视。同时学院素描教学也应在实践中探索结合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自己的美术教育体系。  
 
三、素描教学中应培养整体的观念和的思维方法 
 
素描教学中的这种整体观不仅包括整体观察立体的形式,也包括它内在的精神和美感。心中的“格式塔”原理中说:局部之和,不等于整体,也可能小于零,也可能大于零。在素描教学中,整体观察方法不仅仅是一种训练方法,它更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个性审美的全面训练和培养的基础。因此,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整体观察方法就是素描训练方法的基础。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素描的训练首先是观念和认识方法上的训练,也就是对整体认识和整体表现的训练。把素描意识的培养当作重点,从而使学生在正确的认识方法下大胆尝试,从传统的桎梏中走出来,展现个性。同时在素描的基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感觉提高到上来。“感觉的东西我们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四、转变教学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教学能力 
 
美术中,教学的主体地位已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一味地传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吸收,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被学生逐渐取代,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而服务的,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 
在情感上可以是那种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在教学上,艺术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它崇尚个性和感受,教师还是以启发为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心理素质、艺术规律的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要特别注重教育理论方面的训练,使师范毕业生能掌握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高理论素养,懂得教育科学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激发出学生的艺术潜力,再通过辛勤的努力,树立起自信心。 
世界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崇尚自我价值和自我感受的现代派艺术正渗透进学院教育体系中来,对“新”的追求是现代派美术的一个明显特征,“新”就意味着个性、自我,意味着批判、否定,意味着革命、挑战,由此而的就是艺术的不断变化。那些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观念、新手法正猛烈冲击着学院传统素描教学,也动摇了其已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我们高师美术教育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求我们既要保留传统素描教学的精华,又能够随时代的变化而使高师素描教学注入新的内涵。 
 
: 
[1]全显光著.素描求索.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 
[2]丁一林,胡明哲著.当代素描教程.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4. 
[3]孙建平著.现代素描肖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4]朱万方,方山编著.素描.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