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6

内容摘要:教学评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既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考察一种新的评价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评判标准,主要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同,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更灵活;其次,人才评价的标准具有多重性,不同的艺术学科的成才模式也不一样。同时,从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趋势看,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更现多样化,评价标准和功能更趋多元化,更加重视建立艺术教育的自主评价体系。 
关 键 词:艺术教育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 评价比较 发展趋势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切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经历了“心理测验时期”(19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目标中心时期”(20世纪30—50年代)、“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和“结果认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四个发展阶段。随着教育的发展,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可能,既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是教育评价的主流,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教育评价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有教育活动,哪里就需要教育评价”。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导致了教育目标的泛化,这给教育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从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中获得一些启示,冷静思考教育评价该何去何从。在时代背景下,重新确定适合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理念、建立合理和的评价体系以及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艺术教育教学评价 
 
艺术教育教学评价是以艺术教育(包括美术、、电影、戏剧和舞蹈等)为对象,研究各类艺术教育目标与相应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学科。从宏观的层面看,它的研究范围可划分为研究艺术教育思想评价和艺术教育制度评价。从微观的层面看,它的研究范围可划分为研究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各类艺术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的评价,如学校办学思想、学校领导管理质量、教师教育和教学质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质量的评价等。它的基本范畴包括艺术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模式、类型,以及教育质和量的规定性评价,教育质和量变化的度的评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等。 
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评价,一是推动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对自己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教改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有效调节教师教学行为,为对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借助于反馈信息,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增进教师间的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内在需要和动力,增强热情和信心,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与风格。 
 
二、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评价体系 
 
艺术教育教学评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既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考察一种新的评价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评判标准。具体来说,一是评价的理论或政策要强化自身合理性诉求;二是评价要面向实践,深入实践;三是教育评价要与其他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协调一致。 
1.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指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评价,包括学校资格的鉴定、学校各方面工作及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价等。 
现行学校评价制度限制和误导了学校发展路径的选择,要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学校评价体系。发展性学校评价倡导质量提高型的内涵式发展,注重在潜力分析评断基础上的目标定位评价,关注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建立这种发展性的学校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整体评价观念,从艺术教育的要求看,学校评价应树立整体观念,可以通过外部的评价为学校创设优良的环境,学校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评价;二是注意评价标准的弹性,协调好统一标准与艺术特质的关系,办学特色是在一定教育理念下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成的。艺术特质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独特性与普遍性统一、抽象性与实在性统一、稳定性与变动性统一的特性。它在客观上要求一种弹性的评价标准,具有弹性的评价标准能照顾到不同艺术学校的自我理解与追求,使评价面对实践时具有实效性,较好地适应了各种学校的特质与不同要求,有利于从多角度、多层面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 
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素质、职责、行为、教学绩效四个方面进行评定。教师评价的重点就是和教师一起分析工作中的长处与不足、收获与失落,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行动计划,目的是形成一种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制。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制包括:一是建立突出个别差异性的艺术教师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在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个性化评价之间取得平衡,关注艺术教师个体差异和人格特征,形成个性化评价;二是重视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三是以专业发展为教师评价的目的,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如果教师评价总是停留于对教师过去和现在表现的评定,教师评价则没有意义。要根据这些现有的表现制定一些新的评价要求,就是从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出的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引导教师向专业发展的方向努力。 
此外,各种网上也是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事实上,在网上活跃着许多学生评议课程教学、评价授课教师的论坛,在这些论坛上由于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往往能流露出一些真实的看法,可信度较高。但是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只能将网上的言论作为参考,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上述三点得出综合的结论。 

3.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指对学生成长情况的评价,包括对学习情况、态度、情感和身体发育情况等的评定。树立合理评价观念,选用合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采取多样的方法来形成一种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一是树立合理的学生评价观念,选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内容。要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制度,首先就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开放的、整体的、全局的,具有价值追求的学生评价观念,要确立发展性评价观、强调过程性评价观、倡导参与性评价观、操持评价情境观和树立评价伦理观。同时,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发现和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二是评价突出个性,强调专业表达能力。个性发展是保证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评价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建立一整套适合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和评估的评价体系,个性化的、创新性的艺术类学生才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另外,艺术类学生的能力评价要强调专业表达能力。专业表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艺术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尺度。在专业表达的绩效评价(即课程成绩考核)中,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规范和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制定评分标准。 
 
三、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价比较 
 
艺术学科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评价标准的非客观性。首先,艺术的培养模式要更具灵活性。我国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艺术教育的评价过程中,就在不断调整。比如,评估的学校中,南京某艺术学院和北京某美术学院由于培养模式的不一样,一所是优秀而一所是不合格,但两所学校的学生则都受到社会的认可。注重过程还是注重结果,在教育评价中,这个“度”应该是不断研究和调整的,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过程往往决定结果,艺术教育则有所不同。其次,人才评价的标准具有多重性。其他学科的人才评价,应该说评价方式可以标准化,但艺术人才的评价则是多重性的,多样性的,它的标准可能是的,也可能是传承的;可能是国际的,也可能是民族的。最后,不同的艺术学科的成才模式也不一样。比如,的人才在小学阶段则基本定型,而纯美术的绘画等人才可能在大学毕业的很多年以后方成建树。因此,教学评价可能注重过程,可能注重结果,更可能注重潜力和发展的因素。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传承性、现代性、多样性和发展性,它没有一致的标准,也不能用一致的标准评价。在这一点上,中外的艺术教育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发展的模式应该说也是趋于一致的,只不过欧美的艺术教育发展得更成熟些,评价的理念和模式可能更合理和科学。 
 
四、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以前的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是机械唯物主义,本来“四代评价”对其评价是很科学很客观的,但从批判实证主义的不足到完全信奉建构主义的相对本体论,排斥世界客观性,“四代评价”创立者竟跌进了自己思维定势的怪圈之中——使其陷入唯心主义泥淖。教育的教学评价发展趋势势必改变这一不足,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同样也面临这样的发展趋势。 
1.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的多样化,评价标准和功能的多元化 
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教育评价包括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和教育活动的过程;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发展以及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发展。教育评价方法和手段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分析评价和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等。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本人,这十分有利于教师、学生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评价标准可分为效能标准、职责标准和素质标准。效能标准包括效果标准和效率标准;职责标准主要对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素质标准是教育活动各部分对活动主体素质的要求。要协调考虑各种标准,否则会导致教育评价功能实现的失败。同时,现在教育评价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力图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能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使教育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建立艺术教育自主性评价体系 
艺术学科缺乏自主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在各种针对高等院校的学科评估体系中,我们看到充斥于各种评估指标的,只有“科学研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之类的科技行政术语,却很难见到与人文艺术有关的称谓。在“科学研究”一栏中,只认“被SCI /EI/ISTP 收录的”和“被SSCI/CSSCI 收录的论文”,而对在艺术专业期刊上发表的作品和论文,以及参加的各种展览,则基本不予认可。这种现象暴露出“科技至上”的观念对艺术学科的贬抑,而在现实中则造成对广大艺术教师的专业积极性的挫伤,非常不利于艺术学科的发展。 
强调艺术的主观性、个性、多义性,突出艺术是审美的、非功利的、人格化的本质,实现艺术的重个性化的感性体验,重心灵的沟通与感悟。因此,在成果评价上,艺术则以善和美为指归,落实为人性的关怀与人格的提升,往往没有实际的效益和可以量化的指标。由此可见,根据不同学科的与特点,制订出自主的相对合理、相对多元的学科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是确保艺术学科健康发展的前提。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艺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哪里有教育活动,哪里就需要教育评价”,因此,重新确定适合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理念,建立合理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 
艺术教育教学评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既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考察一种新的评价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评判标准,主要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具体来说,就是评价的理论或政策要强化自身合理性诉求,要面向实践,深入实践,与其他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协调一致。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同,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更灵活;其次,人才评价的标准具有多重性,不同的艺术学科的成才模式也不一样。同时,从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看,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更现多样化,评价标准和功能更趋多元化,更加重视建立艺术教育的自主评价体系。 

 
: 
[1]梁玉娟等.教育评价的前沿研究调查.http://blog.online-edu.org/wujuan/cat_aaoeeau.html. 
[2]李冀.教育管理辞典.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3]孙孔懿.学校特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8-48页. 
[4]王健荣.艺术与设计学科的教学绩效及其评价.装饰,2006年3月,第88-89页. 
[5]李向伟.我国高校美术与设计学科亟须构建自主性评估体系.新美术,2007年第1期,第87-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