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成高职基建工程预决算专业特色之我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汉峰 时间:2010-08-16
  [关键词]构筑  基建工程  预算  决算  专业特色
  [论文摘要]基建工程预决算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与时俱进。在办学体制上应构建学校公司事务所三位一体的新机制。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建立双向流动机制,以加强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学生素质培养上应尊重其意愿,并做到用脑与动手相结合。
  加入WTO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据预测,入世后外资将增加1000 亿美元。如果按照GDP年增7%估算,每年固定资产年增大体在13%—18%左右,投资总额在4万亿以上,其中建筑业总额每年约23900 —36800亿人民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中国建筑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充满生机的春天。”[1]。从国内住房建设看,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最近表示“新世纪前五年,中国住房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全国城镇新建住宅27亿平方米;新建30亿 平方米。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2]正因为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院校基建工程预决算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该专业应与时俱进,加大力度进行改革与调整。
  一、在办学体制上应构建学校基建公司审计事务所三位一体新机制
  构建学校、基建公司、审计事务所三位一体的社区化办学机制就是指学校与基建公司、审计事务所成立一个基建预决审联合公司。学校通过基建公司,联系各基建子公司或基建班组,在基建集约化经营中,使教学同预决算审计、施工经营相结合,学校为公司经营服务,为事务所服务,为工地服务。而基建公司、审计事务所、基建子公司或基建班组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和实践项目,提供指导学生开展预算决算审计施工的实践空间,变一个学期的实习方式为边学习边实习的方式。据笔者了解,该专业现有的教学困难:一是《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需要到施工现场观看;二是《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概预算编制》、《水电装饰概预算》、《审计技术》等课程所需要的图纸表格和实训资料都得从基建公司审计事务所取得。学生的实习、实训等方面受到种种制约,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只有象医学院校办附属一样,构筑学校基建公司、审计事务所三位一体的社区化办学机制,才能够完成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解决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办好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专业专科层次的基础上,条件成熟的可试办本科层次,其理论依据是:全国政协常委、太原理工大学校长谢克昌预测,“到2010年这段时间,不发达地区对初中级人才会有持续的需求;2010年后对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将同步增长,并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50年后将更强调人才质量上的要求。”[3]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技术’的术语解释中说,技术教育可以在三个层次的教育中实施,其中设置在大学水平的技术教育,‘培养在高级管理岗位的工程师和技术师’。说明在本科层次培养技术型人才是技术教育的应有之义”。“在我国本科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实质上早已存在,特别在近几年,在一些类专业的基础上纷纷衍生出技术类专业,进一步证明了社会需要本科技术教育的客观性”,[4]在中国进入WTO的形势下,职业技术本科层次的人才的培养将显得尤为迫切。
  二、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以孝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建预决算专业隶属财经系,其2000级学生普遍反映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开得过少,学得不精,知识缺乏系统性,产生了不知是以建筑为主,还是以财经为主的疑惑。该专业1999 级223 人,2000 级135 人,2001 级88人,呈逐年递减状态。说明了所开课程的拓展性不够,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该专业1999级学生在实习返校后所反馈的信息是专业知识的“欠缺”与“不系统”,可见其现有课程设置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从建筑工程装饰装璜热点看,“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装饰成为扩大内需的消费热点,每年拉动国内生产总值6.2%左右,已经成为推动国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5]因此,笔者建议增设Auto CAD机绘图、建筑装饰装璜预决算、建筑设备、机构零件、与民用建筑等课程。同时,要调整课程课时,将《建筑概预算编制》(简称《土建预算》)周4 节调整为周6节,即增加周课时2节;将现行教学计划中的《土建预算》和《水电预算》分为两个学期开课;将《工业》调整为《施工会计》,压缩《力结知识》课时,因为该门课程是一门纯理论性课程,实训教学无法展开;压缩五门课课时。还要删减《财政与》、《国家税收》、《统计原理》、《会计原理》、《珠算》等课程,将删减课程变为选修课。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预决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充实专业基础,拓展专业知识体系。
  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审计教材几乎都是从会计专业的角度编写的,这样的教材只能向学生提供一些审计理论知识,但与基建工程预决算专业挂钩甚少或根本没有挂钩,这种脱离基建预决算的审计教材,很难使学生面对基建预决算的审计实践,根据朱钅容基总理关于“改革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精神。[6]建议改革课程体系,对学生难以接受而且目前就业中应用性不强的专业课程及有关内容要大胆删除。建议编写《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实务教程》,以填补当前该教材的空白。编写该书非常必要,因为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建筑个体依据国家规定的预算定额而编制的,是确定基建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性文件,是签订工程协议合同、安排施工计划、考核工程成本、办理工程结算的法定依据,同时也是审计的法定依据。
  在写作方面,本专业现行教学计划是《财经写作》,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调查能力、采访能力、叙述能力、描写能力、说明能力、议论能力等,以求达到有较高层次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传承了经济应用文的精髓,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那就是应用文的写作应该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许多建设管理领域的人士都在学习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指导性合同文件。笔者认为在传承经济应用文和建筑应用文精髓的前提下,应该引用国际通行的FIDIC合同文本体系,构筑建筑合同国际化机制。
  建筑鼻祖鲁班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不仅在于鲁班如何学艺,而且在于鲁班的老师如何授业,使鲁班由锯砍刨凿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看拆装做的理性认识上来。作为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专业的学生应该走鼻祖学艺之路。对图示表象数字符号要十分熟悉,做到反应灵敏,准确把握建筑对象的构件轮廓与构造原理;结合建筑参照物有针对性的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积累理论依据更深刻地领会其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过程。达到得心应手,融会贯通。传统的人工制图、识图、制表、查表,是一个熟练技术人员的必备的技能,学生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并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它能够解决一个专业的“方向问题”。目前,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掌握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兴技术,如CAD 制作,PLC 技术、CNC加工等技术。[7]所以,笔者认为在不放弃传统的认知能力的前提下,结合使用计算机处理系统,使“方向问题”和“速度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技能智力型人才。
  三、建立双向流动机制以加强教师素质,
  尊重意愿,手脑并用,以培养学生素质孝感职业技术学院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4名,其中青年教师7 名,占本专业专任教师的50%,在该校虽然从事教学多年,但从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基建工程预决算专业的实质性操作,在教学上不可能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由于专业自身的特点,需要把理论型教师送到基建公司审计事务所施工工地去“经风雨,见世面”,接受专业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只有几经磨炼,才能使专业教师不但会说,而且还会做。另一方面,应该聘请基建公司审计事务所或施工工地有真才实学的专业骨干充实课堂教学第一线,将实践型教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本专业曾聘请过实践型教师,但还明显不足。对实践型教师的聘请,要求应聘方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职称和专业能力,而且能将该门技术转化到学生身上去,使实践知识上升为理论知识,要求应聘者不仅会做,而且还要会说。只有送出去、引进来,使理论型教师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实践型教师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交融磨合,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采,才能够“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6]   目前本专业的教学只是一种说教式的教学,或者说是一种理论化了的教学,要使学生接受理论、理念、理想中的符号图示数据,就必须将抽象的符号图示数据信息转换成客观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被学生感知的事物。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身体力行的去实施操作,使学生养成脑、心、眼、手联动的习惯。学生参加预决审实践活动和基建工地劳动“是进行基本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物质生产的劳动中,学生接触实际,有助于理解和运用已有的知识”[8]。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可以参加校办公司或基建工地的劳动,也可参加基建公司审计事务所的实际运作。
  现实生活告诉人们,只有当学生的所学专业与志愿相符时,学生才有兴趣学习,才会投入更高的热情,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才会把本专业作为毕生学习与研究的对象,并逐步取得成果。如果事与愿违,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出现上课迟到、早退、看小说或做其它与本专业课程毫不相关的事,甚至出现“走神”、伏桌睡觉或干脆旷课等不良现象。另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上高中阶段学文科者甚多,工科类的建筑工程专业对文科类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这些情形都是客观存在的。可见即使有本专业学习志愿的学生,不一定全部录取本专业,主要招收理科生源,对文科生源还要制定一些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的素质要求。必要的素质要求在当前的院校招生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类职称培训教学得出一个结论,“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即使学生个人有某种意愿,但自身素质达不到学该专业所必备的知识点和面(即相关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或学生的“悟性”不强,即使学生个人十分努力,也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在分专业时应建议学生量力而行。学院能否考虑宁波职院的做法:“以招收专业对口的具有中级操作技能的职技学校毕业生为主,入学考试应坚持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重的原则,应坚持专业理论,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9]
  笔者还有诸如校内相同专业的合并、专业人员的集中;在教室里学习、到社会中考试;招生一揽子、教学两挑子等等建议,此文暂不展开。
  []
  [1]张青林.面对WTO的建筑业[J].建筑,2002,(1):9.
  [2]本报讯.未来五年城乡人均住宅面积将达22 和30平方米[N].建筑时报,2001-10-15,-(3).
  [3]张晓松,李术峰.中国需要什么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2-3-11,-(2).
  [4]杨金土.本科院校办好高职与本科教育的类型结构改革 [J].职业技术教育,2002,(1):7.
  [5]郑一军.向首届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获奖单位提出希望[N].建筑时报,2002-1-7,(1).
  [6]朱钅容基.政府工作报告(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R].2002-03-05.
  [7]李佳圣,刘想元.应用技术分院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1) :88.
  [8]华中师范学院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2、2、130~270.
  [9]范文衷.宁波高级技术学校“双高型”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1,(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