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8-11

 摘要:耕地是人类生存之本,我国耕地资源本不富余,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引发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使得我们对耕地资源的使用是掠夺性开发,耕地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且资源在不断减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耕地现状及问题的阐述、分析来探讨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主题词:耕地    现状   可持续利用    途径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人们生存要以食物为基础,而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农产品,又必须从耕地中获取营养。耕地是具有肥力,能生长农作物的土地,它提供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原料。可以说,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粮食”。然而,当前各地城镇建设的占用、耕地被污染等,使适合农作物生长,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持续减少,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耕地资源现状及问题

  1.1耕地资源不足,且在持续减少。

  幅员辽阔,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占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它也足以体现了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的占有状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耕地数量还在不断减少。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3年7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已由1.3亿公顷减到1.23亿公顷,7年减少了700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00万公顷,比2个海南省的耕地还要多。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095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当前耕地以2%的速度下降,人口却以10‰的速度增长,受人口与生产力发展的压力,耕地处于严超负荷利用状态,土地开垦过度,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为0.7亿公顷,主要集中在人口相对稀少,干旱少雨的部分地区,给土地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备资源中山地多,平地少,质量好的少,中等和劣地多,大多数后备土地只能开垦作为林果,林木或经济作物用地,开垦难度较大,所需投入也较大。2003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千公顷,然而占用的耕地中,多数是居民点周边的优质良田,有灌溉设施的占71%,补充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却只占51%。

  1.2耕地退化严重,质量不断下降。

  耕地退化是指人类对耕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耕地地力下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耕地土壤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特性的下降。一是耕地水土流失。由于植被破坏、覆盖率低,使耕地水土流失,导致耕层变薄,形成了日益严重的耕地侵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耕地流失的耕层表土,相当于全国耕地削去10mm厚的肥沃表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化肥的养分含量。

  二是耕地荒漠化。全国荒漠化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7.3%,相当于14个广东省的面积。

  三是耕地盐渍化。我国目前盐碱耕地约677万公顷,其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力差,土壤板结,成为我国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

  四是耕地被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垃圾增加,发展和乡镇的突起,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到土地中,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置不当等,造成大量的耕地被污染。

  五是使用不合理。在现有耕地中,有相当一部分耕地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保肥能力下降,重使用轻养护,产出水平低。中低产田面积大,约占耕地面积的71.3%。

  1.3耕地监管不严,闲置率高。

  我国制定了《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并在刑法中增加关于保护耕地的法律条文,部分省区还制定了相应条例、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耕地保护、利用行为,但部分人员对耕地保护意识的淡薄,造成了法律执行困难。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国土执法部门监管不严,降低了耕地保护相关法律的权威。建设盲目性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而又未开发利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由于城市的发展,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达3.5万平方公里,圈占的耕地有43%闲置,造成耕地严重浪费。

2.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必要性

  2.1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农业的需要。

   当今社会迈入了21世纪,正走向信息化时代,但农业作为原始而古老的产业,有着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2.1.1耕地是食物供应的“基地”。

  我国85%的食物由耕地提供,95%以上的肉、蛋、奶由耕地提供的产品转化而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目前粮食问题备受中央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999-2001年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 2003年粮食总产4306.5亿公斤,比上年减少264公斤,减5.8%,但是粮食需求却不断增加,所以必须要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中央通过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降低农业税、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大了粮食生产力度,力争全年粮食生产总量达到4550亿公斤,为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最根本的应是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上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2.1.2耕地是作物生长的源泉。

  土地对于一切物质财富的生产,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第一、农业是直接利用植物的生命力和太阳能进行生产的部门,这就要求它必须使用大面积的耕地;第二、在其他生产部门中(除采掘业外),土地不过是一个立足和活动的场所,但在农业中,土地不仅是一个立足和活动的场所,而且农作物还以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必须从土壤中吸取营养,供应其生长发育。

  2.2耕地是有限、不可再生资源。                  

  所有其它生产资料都是人们的劳动可以创造、增加的东西,而耕地则是大本身的产物,人们可以改良已有的耕地,也可以把荒山、河滩、沼泽等改造成良田,但不可能创造比土地面积更多的耕地,而且耕地位置不可移动,因此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用地的恢复有很大地域局限性。所以,耕地是一种特别珍贵、数量有限、不可再生的生产资料,这就要求在社会发展、农业生产中必须特别重视耕地的保护,充分合理利好耕地。

  2.3耕地是维持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发展的基础,我国虽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性跨跃,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食的问题始终是各级政府应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我国有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土地生产是他们主要就业途径和收入来源,只有农村保持稳定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生活最基本最可靠的保障,减少一亩耕地,农民就减少一亩生存“地”,就减少一份生活的保障,增加一份社会不稳定因素。耕地保护是保障群众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必须切实予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

3.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保护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对于农业生产、社会稳定与可持续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为切实保护好耕地,维持我国的长远发展,必须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保护耕地,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耕地保护意识。

  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多途径、宽渠道的广泛深入宣传《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与耕地保护有关的、法规及保护耕地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让所有人都真正明白耕地是人类之母,是有限资源,意识到当前耕地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才能维护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保护耕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以各种实际行动加强耕地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3.2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耕地监管。

  一是应加大对国土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以便及时发现、研究和处理耕地利用与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耕地违法现象进行严格执法,促使国土管理干部成为合格的“国土卫士”。

  二是国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管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要切实予以保障,防止出现建设用地审批不严,乱占滥用,破坏耕地和不批就用,多批少用,少批多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是对潜在的污染进行整改,防止耕地污染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大对耕地污染事件的查处力度。

  3.3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

  由于当前土地征用制度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处理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挤占了大量的耕地,为保护好耕地,必须做到:

  3.3.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

  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把对耕地占用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严禁随意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因、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调整规划,占用规划外耕地的,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也应尽量节省用地,减少对耕地的征用。同时减少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审批。比如高尔夫球场,在我国内地高尔夫的市场并不见得成熟,但各地却热衷于建设,一个18洞标准杆的球场需地就上千亩。还加上周边房产开发等占用土地将达到几千亩,形成大规模耕地资源的占用。

  3.3.2提高征用补偿标准。

  在征用耕地时,对农民补偿费用少,征用成本低,一些企业特别是一小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私营老板,看到了土地市场的增值潜力后,在各地巧立名目,变相圈地,形成增值分配的不合理,这样就更进一步促进了一些企业的变相圈占耕地的积极性,大势圈占耕地。

  3.4加大投入,提高耕地质量

  3.4.1合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肥力。

  耕地只要使用得当,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其它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等,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怎样爱惜,都会逐渐磨损、陈旧,以致报废,相反的,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耕地,只要合理利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施用有机肥、轮作、种植绿肥等,不断培肥土壤肥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因地置宜发展生产,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益。与此同时增加投入,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

  3.4.2改善耕地环境,提高单位产出。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条件,我们一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保护自然资源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二是可以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排灌沟渠硬化、增加排灌设施等,提高防预自然灾害的能力。

  3.5加大复垦力度,增加耕地资源。

  把全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都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起来,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变宜垦地为耕地,提高土地垦殖率,从而减缓因城镇建设、国家重点建设等对耕地征用而带来的耕地下降速度。同时,垦荒是改造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活动,必须按客观办事,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对荒地资源进行综合性考察和深入研究,然后科学确定利用方向和分期分批的开发利用方案,在垦荒过程中还应注意投资的经济效果。

  1. 周年发   湖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湖南地图出版社    2004.2    21~25

  2.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社会主义农业  人民大学出版社  159~163

  3. 中国农业信息网

  4. 彭星辉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湖南地图出版社    2004.2   140~141

  5. 谭敦虎  慈利县耕地资源保护与潜力开发的探讨  湖南地图出版社    2004.2   167~170

  6. 中国国土资源部   2003年国土资源公报  20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