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专业优化体系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和平 时间:2015-05-10
  论文摘要: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学的发展为模式,阐述了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专业应紧密结合当前生前西藏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开设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态学专业。并对教学实践的认知程度和在教学实习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西藏其它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基础。 
  论文关键词:生态学;教学; 实践体系; 创新能力 
   
  生态学从1869年Heakel提出“Ecology”概念至今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生态学科也从一个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发展为当前的纵贯生物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乃至全球,即兼顾微观与宏观不同研究尺度,横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不同领域,交叉性、渗透性和应用性兼备的综合学科。 
  西藏高原生态地位独特而又重要,不仅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而且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作用巨大,西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变化和生态安全。同时西藏地处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其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与环境的退化、恶化可能成为国际反华势力特别是达赖分裂集团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借口。可见,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与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西藏推进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与建设时需要大量的生态学专业人员,在此背景下,西藏农牧学院于2008年开设了生态学专业。笔者根据近年来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围绕生态学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途径,提出了我院生态学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旨在为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以及该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一、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发展大致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生态学,主要研究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现象,分散在动物生态、植物生态、海洋生态、湖沼生态等不同领域,从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的不同层次描述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规律,分析它们的成因并预测它们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了生态位、食物网、能量金字塔、生态系统、演替等重要概念和理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被用于自然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少量实际事务。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生态学才开始被看作是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有效工具。生态学家最早认识到全球环境危机问题并发出警告,但并未引起广泛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大公众甚至政治领导人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这时,生态学才开始出现于公众舞台,成为公共政策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生态学的现代阶段,不仅继续深入研究自然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还进入了对“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研究阶段[2]。 
  二、目前西藏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草地退化严重 
  1、退化草地特征 
  (1)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破坏严重,建群种和优势种大为减少,呈现单层化;(2)毒、害草种类增多,大量的棘豆、黄芪类毒草出现,而优质牧草显著减少;(3)产草量下降;(4)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变差,退化草地区土壤出现沙质化现象。 
  2、草地退化面积在加大 
  西藏草地超载过牧,特别是冬春草场过载的问题非常突出。 
  3、草地退化带来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作用减弱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西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服务功能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随着草地退化加剧,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作用正在减弱。 
  (二)土地沙化加剧 
  西藏风沙活动历史悠久,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土地沙化已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之一。其特征有: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多呈斑块状分布,且地域差异明显;雅江中游河谷区沙化问题严重;具有高原干寒型特点和脆弱的生态学属性。 
  (三)水土流失加重 
  雅江中游、藏东南和藏东“三江”流域区,广大农牧民由于生活能源短缺导致森林、灌丛植被破坏的态势迄今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致使这些地区水土流失有增无减。 
  (四)生物多样性损失日趋突出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相辅相成。西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损失主要体现在:高原特有生态系统类型受到严重的破坏、高原特有物种和高原特有遗传基因损失面临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