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成矿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许洪才 许树元 赵娥 李翔

  摘要:地质成矿作用研究始终受到中外地质学家、矿床学家的高度重视,其研究成果大多侧重于宏观和定性方面,特别是地质找矿深度研究薄弱,开展和加强此项研究意义十分重要,既可了解成矿,又可提高找矿效率,减少找矿的盲目性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是地质找矿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今后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地质找矿 找矿深度
  
  地质成矿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成矿系统。其研究始终受到中外地质学家、矿床学家的高度重视。研究内容及其广泛,涉及地层、侵入岩、构造、成矿等,截止目前研究成果堪称丰硕。主要包括:成矿系列、成矿规律、成矿物质来源乃至成矿系统等等。上述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研究了地质成矿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使地质成矿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系统,从而推动了我国地质找矿研究、地质找矿工作不断向纵深。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成果大多侧重于宏观和定性方面。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找矿工作也逐渐向定量方面展开。目前此项工作还很薄弱,特别是在当前地质找矿工作中应大力加强,意义重大。
  例如地质找矿深度研究,以往只注意从微量元素含量、元素共生组合进行研究,并确定其形成于地壳还是地幔,或者是使用矿物温度计、矿物压力计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等研究成矿深度,而忽视了或忽略了同一矿种或紧密伴生的矿种在成矿深度上的上限深度和下限深度的研究以及在同一地区乃至全球垂直方向的上限深度和下限深度的研究和对比。这样就使得地质找矿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乃至对环境的严重破坏,盲目施工、盲目开采。所以说在当前地质找矿工作中,针对不同矿种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并受物理化学条件制约形成于不同深度,应该分门别类地在同一地区不同深度上寻找不同矿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众所周知,地质成矿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是有性的。如河北省涞源县王安镇杂岩体多金属成矿规律:在水平方向上,由岩体接触带向围岩,成矿由含铜磁铁矿矿化向铅锌矿化转变,矿床类型由接触交代型→热液型。在垂直方向上,成矿也表现为有序性:早期(氧化物阶段)形成温压较高的含铜磁铁矿矿化,晚期(硫化物阶段)形成温压较低的铅锌矿化。即使相同的矿种在空间上成矿也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如产于王安镇杂岩体围岩裂隙中或远离该杂岩体的围岩裂隙中的连巴岭矿区的铅锌矿床,在岩体边部或接触带,铅锌矿化较普遍,主要沿闪长质岩脉两侧或蚀变破碎带产出,形成深度较大,即海拔高度较低,由开采平硐海拔高度可知,一般在900m以下800m以上;但在远离岩体的围岩裂隙中或蚀变破碎带中形成的铅锌矿化,形成深度较小,即海拔高度较高,由开采平硐海拔高度可知,一般在1400m以下,而以上海拔高度均无开采平硐,表明该海拔高度无铅锌矿化。
  上述事实说明铅锌矿化无论在水平方向上还是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的成矿深度表现为一定的深度范围。在地质成矿过程中不仅铅锌矿化如此,其它金属成矿同样具有这种现象和规律。因此在当前地质成矿中除了注意研究有关矿种的成矿系列、成矿规律、成矿条件、成矿构造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注意研究有关矿种形成的区域成矿深度及其相关的地质体剥蚀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地质找矿具有针对性、可比性,减少盲目性,提高找矿效率,并将取得较大的或重大的效益,同时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
  [1]程裕祺等,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地质院院报[J],1979,第I号,33~38.
  [2]翟裕生、姚书振、崔彬等著,成矿系列研究[M],1996,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卢作祥、范永香、刘辅臣编著,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学,1981,武汉地质学院勘探教研室.
  [4]季克俭等,热液矿床的矿源、水源和热源及矿床分布规律[M],1989,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5] 翟裕生,成矿系统研究与找矿,地质调查与研究[J],2003,第26卷第2期.
  [6]许洪才、毕伏科、张德生等,河北省涞源县王安镇杂岩体多金属成矿规律, 地质调查与研究[J],2006, 第29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