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陶小美 时间:2015-01-02

  摘要: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不但省工、省力、节省投资,而且操作简便易行、效益显著。总结了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早稻—再生稻;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移栽;田间管理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柳城县马山乡目前实行双季稻、一季稻栽培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双季稻种植面积占90%,近年来双季稻逐年下降。其原因是灌溉条件、寒露风影响、投资增多等不利因素造成农民改双季稻为早稻单季稻,从而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克服上述不利因素,寻找一条适合农民的栽培制度,2009年笔者在马山乡马山屯试种了1.67 hm2早稻—再生稻。经实割验收,收获面积达100%,头季稻平均产量为8 352 kg/hm2,再生稻平均产量为3 054 kg/hm2,合计11 406 kg/hm2,比2008年马山屯双季稻增产1 068 kg/hm2。同时,再生稻节约资金约1 050元/hm2,节约人工75个工时/hm2,约300元/hm2,该项技术已在马山乡双季稻种植推广,发展势头较好。现将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种植再生稻要从整个年度来考虑,宜选择再生能力强、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米质优的迟熟品种[1]。经过多年的筛选和示范种植,柳城县马山乡马山屯宜采用早稻生育期为135 d的准两优527、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等水稻品种。
  2培育壮苗
  头季稻适时早播,采用旱育秧技术,头季稻安排在3月10日前播种,并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浸种消毒催芽、统一播种量、统一播种时期、统一喷施多效唑、统一秧苗追肥和防病。播种前15 d选择菜地做苗床并进行翻犁、调酸至pH值5左右,播种前精整苗床,施足底肥,一般施三元复合肥225 kg/hm2,稀释后浇入苗床,并使苗床湿透5 cm以上,同时用敌克松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大田用种量22.5 kg/hm2,浸种催芽至部分稻谷露白后拌旱育保姆撒播,播种密度控制在芽谷120谷/m2,播种要均匀。播后用细土盖种1 cm,再用50%丁草胺800倍液细喷雾除草(注意只能喷1遍,切忌来回多喷,防药液伤稻芽),然后低拱膜覆盖。当苗长到1叶1心时,遇晴天中午进行通风炼苗,并喷施300 mg/kg多效唑促矮壮分蘖,二叶一心期喷施断乳肥,施腐熟人尿750 kg/hm2对水7.50~11.25 t浇施,三叶期后再用三元复合肥3 045 kg/hm2对水7 500 kg浇施,并进行炼苗,培育多蘖壮苗。秧苗长至4~5叶时进行移栽,移栽前再施1次送嫁肥及喷药防病。
  3适时移栽
  据田间观察,手插大田田间通风透光性比抛秧好,病虫害相对发生轻,其后期禾秆清秀,再生稻的腋芽生长旺盛,有效穗数多,宜采用手插。为了确保再生稻的密度,必须插足210万~240万丛/hm2。从对示范片验收情况看,头季稻有效穗数需达240万~270万穗/hm2,再生稻有效穗数525万~570万穗/hm2,能使两季产量表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