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亚芹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并对其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以期将保护区现有的文化资源正确应用到生态旅游的建设中,使生态旅游文化得以提升。
  关键词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江苏盐城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e in ecotourism was introduced. The special culture resources of Yan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re summarized,and the exploration was discussed,so as to correctly apply the existing culture to the ecotourism construction,to promote the level of ecotourism culture.
  Key wordsYan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ecological culture;tourism resources exploration suggestions;Yancheng Jiangsu
  
  盐城自然保护区为我国最大的海岸带保护区,地处江苏中部沿海,北纬32°36′51″~34°28′32″,东经119°51′25″~121°5′47″,辖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5个县(市)的滩涂,海岸线长逾580 km,土地总面积为284 179 hm2,核心区面积为21 889 hm2,主要保护珍禽丹顶鹤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盐城保护区滩涂属于淤长型滩涂,其面积每年以一定数量增长。历史上黄河改道,从保护区北部入海,而长江则携带大量泥沙从南部入海,形成长江水下三角洲。这些泥沙在海洋的作用下,每年不断向黄海扩张,形成独特的淤长型泥滩。这些不断增长的土地成为了江苏省一块特别的土地后备资源,进而成为此次沿海大开发的重要部分。而作为一个保护区,盐城自然保护区选择发展生态旅游来协调保护和开发的矛盾,以期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个地区生态文化的形成和完善,是生态旅游发展成熟的充分体现。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保护区围绕自然环境科学、吸收和创新地方传统文化,形成自身生态文化的一个过程。重视和开发保护区的文化资源,会极大地丰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内涵,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和品位[1-3]。在全国性的沿海开发大潮中,正确对待和运用这些文化资源,对于打造保护区的旅游形象、形成独特的生态旅游、实现沿海大开发中的生态定位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就保护区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讨论。
  1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因素在旅游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因素,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正确全面认识、合理利用保护区的生态文化资源,是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打造独特的旅游环境、实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步前进的关键。一是环境文化推动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变,而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变又带动并促使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及社会风气的好转。环境文化某种程度上发挥着环境教育的功能,通过生态旅游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通过环境文化的渲染,自然环境更加有声有色,更加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使生态旅游能够蕴涵高品质、高含量的科学与文化内容,满足生态旅游者的高品位要求,能够引导游客从了解自然、欣赏自然到主动保护自然。生态旅游拥有的文化特征以及生态的性质,是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的主要区别。二是传承当地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对当地社区对于自然环境权利的认可,争取当地对保护区环境旅游的支持,是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当地文化作为一种特色文化,是发展保护区特色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生态旅游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了保护区保护和当地居民对于滩涂资源的依赖问题。三是正确合理的文化定位,是确立和提升保护区生态旅游形象的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区本身就是一个保护科研单位,保护是它的首要功能,而旅游则是其次要功能之一,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保护的。因此,在选择文化定位时,就要确立一种科学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文化,在追求旅游的趣味性的同时,更强调科学、真实的内容,围绕生态主题实践生态式旅游。
  2主要特色文化资源
  盐城保护区位于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交界地带,属于典型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区内湿地植物群落多种多样,包括芦苇地、盐蒿滩、草滩等植物群落。湿地的特殊环境为各种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栖息地。区内有植物450种,浮游植物和藻类286种,腔肠动物43种,环节动物65种,软体动物156种,甲壳动物139种,昆虫310种,鸟类379种,两栖爬行类45种,鱼类281种,哺乳类47种。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因其本身的特殊位置,繁衍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其独特的湿地文化。
  2.1丰富的环境保护文化
  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中国2 000多家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中国28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是中国37家国际重要湿地网络成员之一。经过20余年的发展,加入了多个国际环境组织,履行相关国际环境公约,承担着保护环境的责任。它是全球环境保护系统的一个分支,也是全球环境保护和我国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全球环境系统下环境理念的发展和多个环境公约的实践。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发展和研究野生生物资源及自然历史遗产的主要场所,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地,也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研究基地。通过保护区恰当、真实地反映了全球环境保护文化。
  在保护区生活着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遗鸥、大鸨、白肩鵰、金鵰、白尾海鵰、白鲟共12种,二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7种,如獐、黑脸琵鹭、大天鹅、小青脚鹬、鸳鸯、灰鹤等。它们有的以保护区作为繁殖地,有的以保护区作为越冬地,有的是匆匆过客,有的则是保护区的常住居民。四季演替,它们在保护区的天空下轮流唱主角。每一种动物又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境中,拥有不同的栖息环境,同时因为食物链的因素组成了独特而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
  2.2鹤文化
  丹顶鹤,又称仙鹤,是吉祥、幸福、长寿的象征。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1983年,为了保护丹顶鹤等珍惜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建立了盐城自然保护区[4]。这里是丹顶鹤最南、最大的越冬地,全球共有2 000多只野生丹顶鹤,每年约有近1 000只丹顶鹤到保护区越冬。由于季节的限制,它们会改变夏天繁殖季节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即冬天在盐城以集群方式生活,最大集群可以达到500只,场面非常壮观。壮丽的自然景观、迷人的生活方式是吸引游客的原因之一,而丹顶鹤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更让人留恋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