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草莓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镶 张燕 刘松虎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保护地草莓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为草莓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莓;保护地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AbstractThe disease symptom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strawberry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ere introduced,the control technologyan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trawberry.
  Key wordsstrawberry;protected culture;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control teehnology
  
  我国保护地栽培草莓,鲜果供应从11月初开始到翌年6月,不仅延长市场供应期,而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1]。但是保护地特有高温高湿的小环境条件及连年高密度种植,极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草莓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在生产中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保护地草莓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的有力保障措施之一。
  1保护地草莓常见病害及防治
  1.1草莓白粉病
  1.1.1病状识别。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及果。侵染初期在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叶缘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最后病叶逐渐枯黄;花蕾受害不能开花或开花不正常;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病部变褐色、硬化,着色不均,其表面覆盖白粉。
  1.1.2发病规律。白粉病在草莓的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整个生长季节有多次侵染和再侵染,侵染频率高;该病对温度适应范围广,病菌分生孢子在15~25 ℃条件下均可萌发侵染,低于10 ℃或高于30 ℃才受到抑制,不能萌发再侵染[2];白粉病喜湿,发病的轻重与湿度呈正相关;植株徒长时容易发病。
  1.1.3防治要点。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在白粉病重发区,淘汰丰香和日本3号等易感病品种,选择耐病品种如玫瑰和达赛莱克特等。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无病壮苗。从育苗圃开始,及时发现和清理有病叶片和秧苗,并注意喷药预防,培育无病壮苗。三是药物防治。草莓扣棚后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发现病叶后,阴天可选用百菌清、速克灵烟剂进行熏蒸,晴天可喷4%朵麦可水剂、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莓保水剂、2%农抗l20等药剂防治。这些农药宜交替使用,其中朵麦可、特富灵农药的多次使用对草莓有抑制生长作用,且花期不宜使用。
  1.2草莓灰霉病
  1.2.1病状识别。灰霉病主要危害花、果实和叶片。叶片上病斑褐色,水渍状,有时微具轮纹,多发生于叶片边缘,潮湿时,上生灰色霉状物。果实染病,于落花后先侵害与地面接触的小果,后沿果梗蔓延到花序梗,可使整个花序枯萎;转白或已着色果实被害时,于果面发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密生一层灰色霉状物,最终软腐或变成暗褐色僵果。
  1.2.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浇水或农事活动传播。病菌发育适宜温度18~30 ℃,最高温度32 ℃,最低温度4 ℃,最适宜相对湿度92%~95%,低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2.3防治要点。一是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栽培,选用紫外线阻断抑制菌核萌发。二是药剂防治。用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2 000倍液)加50%甲基菌硫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7~10 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在大棚内施用特克多、速克灵或百菌清烟剂,每次熏1夜,隔7~8 d熏1次[3]。
  1.3草莓叶枯病
  1.3.1病状识别。主要在春秋发病,侵害叶、叶柄、果梗和花萼。受害叶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扩大成直径3~4 mm的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病斑有沿叶脉分布的倾向,发病重时叶面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至暗褐色,直至枯死。在病斑枯死部分长出黑色小粒点,叶柄或果梗发病后,产生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部组织变脆而易折断。
  1.3.2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植株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空气扩散传播、侵染发病,并由带病种苗进行中远距离传播。该病为低温性病害,秋季和早春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肥足苗壮发病轻,缺肥弱苗发病重。草莓品种间有抗性差异,福羽、幸玉发病重,达娜、新明星较抗病。
  1.3.3防治要点。一是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园,及早摘除病老叶片,减少传染源。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但不要过多施用氮肥。二是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新明星、达娜等抗病品种。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10 d后再喷1次,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雾。
  1.4草莓青枯病
  1.4.1病状识别。又称茎枯病,属细菌性病害。近几年,草莓青枯病的发生逐渐加重,特别是全明星草莓病株多达2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4]。发病时,植株发育不良,茎叶萎蔫,不久枯死,根状茎导管变褐色,用手压时,有乳白色的黏液渗出,病株根部变褐腐烂,根的中心无异常现象。
  1.4.2发病规律。病菌喜高温,发育温度10~40 ℃,最适温度30~37 ℃,最适土壤pH值6.6[5]。病原菌的腐生能力很强,能在土壤中生活和繁殖。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或病株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有时长达10个月以上。
  1.4.3防治要点。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对草莓种植地进行土壤消毒以及合理的轮作,选用脱毒种苗栽培等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二是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抑制青枯病菌侵染。发病初期可喷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间隔7~10 d喷1次,一般喷2次。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灌根。
  2保护地草莓常见虫害及防治
  2.1蚜虫
  2.1.1病状识别。蚜虫在草莓植株上全年均有发生,以初夏和秋初密度最大。蚜虫多在幼叶叶柄、叶背面活动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缩、扭曲变形。蚜虫是病毒的传播者,能够传播55种病毒病[6]。